文:邢夢潺 圖:郭海鵬
2024年6月22日—23日,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群書治要》傳承工作委員會在北京國家體育館·新聞發布廳舉辦了為期兩天的《群書治要》公益講習會,吸引了社會各界賢達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傳統文化愛好者共計200余人。
專題講習環節,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劉余莉教授以《注重家教,涵養家風》為題作精彩報告。她指出,品德教育是教育的基礎與核心,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開始,并且始從胎教,貫穿人的一生,直至慎終追遠、民德歸厚。讀書人應該秉持好學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的教誨,在把經典講清楚、講明白、講透徹的基礎上身體力行圣賢教誨,體會到“君子坦蕩蕩”“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境界,進則兼濟天下,退則獨善其身。要使家業家風家道代代相傳的關鍵就在于虛心汲取傳統文化中優秀的家教智慧,將孩子培養成圣賢君子。
山東建筑大學副教授秦芳博士梳理《群書治要·周易》的成書過程及歷史地位,向大家介紹了《周易》對構建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深刻意蘊和不朽價值。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群書治要》傳承工作委員會副主任羅嘉羽博士從傳統文化的角度,分析了心理失衡的原因,介紹了心理調適的方法。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碩士崔欣通過“孝,是我們的需要;孝,是人生的必修課;如何才能修好這門課”三部分,重點闡述“孝”是事業有成、家庭興旺、身心健康、人生幸福的前提。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倫理學博士劉震寰從行善的重要性、善行的辨析、行善的方法以及行善的心態四個方面闡述了傳統文化中的積善之方。劍橋大學博士、博士后聶菲璘以讀書志在圣賢為主題,向大家介紹了《周易·蒙卦》中蘊含的豐富教育智慧。
講習會由國家開放大學教師葛斯青博士和美國南加州大學碩士劉懿霄主持。
近年來,劉余莉教授帶領的《群書治要》傳承工作委員會對《群書治要》中蘊含的豐富文化內涵和思想精髓進行深入研究挖掘,通過專題授課、公益講座、出版專著和普及讀物、利用各類新媒體免費推廣等形式,使經典里的文字活起來,以時代精神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卓有成效地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傳承和發展。
《群書治要》學習網
Website:www.qszys.cn Record number:京ICP備18013041號-1
Website construction:多維網訊 Telephone:010-62670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