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操|中国av中文字幕|最好看十大无码av|av日韩网|黄色黄页网站免费

Article
君子以朋友講習 ——2024年首場《群書治要》公益講習會在國家體育館召開
2024-03-20

邢夢潺   申靜思

2024年3月16—17日,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群書治要》傳承工作委員會在北京國家體育館·新聞發布廳舉辦了為期兩天的《群書治要》公益講習會。《群書治要》作為一部“用之當今,足以鑒覽前古;傳之來葉,可以貽厥孫謀”的治世寶典,越來越受社會大眾的廣泛關注。“君子以朋友講習”,本次《群書治要》講習會本著與志同道合者共學、弘傳中華經典的初心,旨在從古圣先賢傳承上千年的文明瑰寶中汲取修、齊、治、平的智慧,進一步為堅定文化自信、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更好擔負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而勇毅前行。

1710940636608426.png

本次講習會的主講嘉賓有: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哲學部教授、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群書治要》傳承工作委員會主任劉余莉教授;副主任、劍橋大學博士、博士后、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倫理學博士聶菲璘;副主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倫理學博士羅嘉羽、邢夢潺、程麗君、劉震寰。講習會由副主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倫理學博士、國家開放大學教師葛斯青主持。

1710941174417494.jpg

出席本次講習會的領導和嘉賓包括:解放軍某醫院孔書記;北京大學教務長辦公室主任孫華教授;英國威爾士三一圣大衛大學趙艷霞教授;河北傳媒學院校長助理張川先生;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縣域現代化研究中心李滿龍秘書長;解放軍某醫院蘇女士、劉主任;中國日用玻璃協會孟令彥常務副理事長;北京云狐時代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胡海龍、王曉杰賢伉儷;北京芝麻花餐飲有限公司伍小所董事長,以及《群書治要》傳承委員會副主任譚英教授、王芳博士、夏俊松董事長、熊雅昭老師、李紅姍老師、苗水博士、申靜思博士、鄧超然博士等。本次講習會還吸引了社會各界賢達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傳統文化愛好者共計200余人。

1710940684830384.png

孔書記和孫主任分別致開場辭。在致辭中,孔書記首先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中國發展的自信和底氣來自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來自于把馬克思主義同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相結合的文化自立自強。今天的講習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闡述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等中華傳統美德和人生智慧,目的在于長養救失,立德樹人,激勵大家提升思想道德修養和精神境界,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自覺承擔報效國家、服務社會的責任,擔負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

孫主任在致辭中認為,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是《群書治要》傳承委員會的重要使命,在學習《群書治要》的過程中,對習近平文化思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從教育的角度講了三點體會:一是怎么看待教育強國這個目標。建成教育強國,根本上是要建設文化強國,中國的教育和學科體系都要能夠彰顯中國之路、中國之治和中國之理。二是怎么看待教育面臨的挑戰。面對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對教育的沖擊,應當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理、道理、哲理作為根本,才能在時代的浪潮中不迷失方向。三是如何看待立德樹人。教育的根本在于培養學生以德為本、堅定志向,方能回答時代之問、中國之問、世界之問。

1710940744626155.png

專題講習環節,劉余莉教授以《傳統經典與文化自信》為題做了精彩分享。她指出,學習傳統文化,弘揚《群書治要》,是當今時代所需、世界所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志于道”的文化,提倡一體之仁的思維方式。得道之人具有“一體”的宇宙觀、價值觀,而不是二元對立的思維方式,這是使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性、突出的創新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統一性和突出的和平性之根本。經典的作用在于“文以載道、以文化人”,重視經典,就是重視大道的傳承。《群書治要》涵括了五帝至晉朝之間經、史、子典籍中的精要,其中蘊含了恒常不變的“道”,所謂“天下無二道,圣人無兩心”,“道”在古代適用,在今天也依然適用。最后,她強調,“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傳承經典當從自我做起,讀書志在圣賢,貴在變化氣質,秉持“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的精神,在把經典講清楚、講明白、講透徹的同時,還需從自身表現出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才能使中華文化發揚光大。

1710940781622669.png

程麗君博士以《從傳統文化中汲取幸福婚姻智慧》為題做了專題講習。她認為,婚姻幸福的核心要義在于“夫義婦德”,努力做到“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避免“各相責,天翻地覆”。作為丈夫,要有恩義,有道義,有情義;作為妻子要有德行,要柔而不弱,利而不爭。夫妻雙方是一體的關系,好的夫妻關系就是在不斷相處的過程中先完善自己,然后再和對方一起成長。在充滿愛的婚姻關系之中,人們通常可以感受到強烈的滿足感,并由此生發出對生命極大的熱情,開啟生活的信心和智慧,這正是婚姻最深刻的意義。

劉震寰博士匯報的題目是《傳統文化中的改過遷善之道》。他運用《群書治要》《了凡四訓》等典籍中改過遷善的智慧,從改過的涵義、方式、功效等方面進行闡述。他認為,凡是與五倫、五常、四維、八德不相應的言語行為,都可稱為過。人要懂得讀書明理、自我反省,同時懷有謙德,以人為鏡,勇于納諫,方能知過改過。他總結出“盡情改刷”的改過方法,即從事上、理上、心上盡情洗刷,最終恢復到光亮如新的本來面目。他指出,改過就是最大的遷善,是幸福生活所必需,務要日日知非,日日改過,方能避免因循度日,耽擱一生。

羅嘉羽博士分享的題目是《由“一帶一路”看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她從“一帶一路”的偉大實踐出發,梳理闡釋了中華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她強調,古絲綢之路和今天“一帶一路”的成就都證明,中華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響,是靠中華文化的強大感召力和吸引力。正因為“一帶一路”在規劃、設計、實施過程中凝結著中華文化天人合一、睦鄰友好、和而不同、以文化人、自強不息、守正創新等智慧理念,所以,它能超越種種隔閡與差異,正己化人、協和萬邦。

1710940867101292.png

邢夢潺博士以《<群書治要·毛詩>修身智慧》為題進行匯報。她梳理了《群書治要·毛詩》的歷史傳承,指出詩教的核心為“溫柔敦厚、移風易俗”,又結合自身修學體會,運用生動有趣的故事,深入淺出地對《群書治要·毛詩》中的部分《詩》進行了解讀。《關雎》教化夫婦之道當琴瑟和鳴、溫情和睦;《蓼莪》教化個人孝思不匱、歸安父母;《常棣》教化人們當親睦宗族,友悌兄弟;《谷風》、《伐木》教化人們志同道合、朋友相須、不忘故舊。她認為,詩中不僅贊美窈窕良善、勤而無怨,躬儉節用、信厚和平,有禮有節、能循法度的淑女風范,而且崇尚尊禮守義、以禮自防,信厚和平、節儉正直,勇敢團結、保家衛國的君子人格。

聶菲璘博士以《祭祀的文化內涵——以祭祖為例》為主題,向大家介紹了祭祀的形成、目的及分類,重點闡述了祭祖的方法和意義。她認為通過定時舉辦祭祀典禮,可以表達對祖先、天地萬物、以及國家功臣的恭敬與感恩。祭祀教人不忘本,飲水思源,知恩報恩。祭祀最關鍵的,是要以至誠恭敬之心,依照時節進行,追遠故去的先祖。祭祀是孝道教育的根本。祭祀時當紹述祖德,教化子孫。她認為,祭祀蘊含著一體的宇宙觀,通過紀念萬姓先祖,引發人們恭敬愛護一切事物的情感,進而增強凝聚力,促進家庭和睦、社會和諧。

1710940942195063.png

專題講習結束后,英國威爾士三一圣大衛大學趙艷霞教授、河北傳媒學院校長助理張川先生、解放軍某醫院劉主任、北京芝麻花餐飲有限公司伍小所董事長、北京云狐時代科技有限公司王曉杰女士、石家莊市欒城區關工委離退休老干部協會高梅淑女士、義工代表上海信息咨詢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祁文濤及現場觀眾孔超先生等結合自身的修學體會,做了精彩交流分享,增進了大家對傳統文化的信心。

最后,北京大學教務長辦公室主任孫華教授作了總結發言。他用“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對本次講習會進行總結,指出本次講習會讓人們感受到“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的“無私”精神和品質,使傳統文化中的優秀內容得以鮮明呈現,為堅定文化自信、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提供了重要啟示。文化唯有內化于心,方能外化于行。

1710941122109046.jpg

近年來,劉余莉教授帶領的《群書治要》傳承工作委員會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對《群書治要》中蘊含的豐富文化內涵和思想精髓進行深入研究挖掘,通過專題授課、公益講座、出版專著和普及讀物、利用各類新媒體免費推廣等形式,使經典里的文字活起來,以時代精神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卓有成效地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傳承和發展。

《群書治要》學習網

Website:www.qszys.cn Record number:京ICP備18013041號-1

Website construction多維網訊 Telephone:010-62670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