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操|中国av中文字幕|最好看十大无码av|av日韩网|黄色黄页网站免费

網(wǎng)站首頁 網(wǎng)站收藏 【本網(wǎng)站內(nèi)容版權(quán)所有,歡迎下載轉(zhuǎn)發(fā),轉(zhuǎn)發(fā)請注明出處。】
視頻更多》

本站視頻若出現(xiàn)卡頓現(xiàn)象,恭請前往第三方平臺觀看,給您帶來不便見諒!

《心態(tài)改變命運》第1集

劉余莉 教授

  • 路線一
  • 路線二
  • 音頻一
視頻文字
《心態(tài)改變命運》第1集
2017-07-23

尊敬的諸位領(lǐng)導、諸位朋友、諸位來賓,大家好!

我們知道現(xiàn)在講健康的人都非常受歡迎。因為他告訴我們:健康是“1”,而你的金錢、地位、事業(yè)、美貌,都是后邊的“0”。意思是讓我們珍惜身體。如果前面的“1”沒有了,后邊再多的“0”,對你都意義不大了。但是我們在現(xiàn)代社會發(fā)現(xiàn),在這個數(shù)字前面又多了一個正負號。這個正負號代表了什么呢?代表了一個人健康的心態(tài)。我們想一想,一個人心理不健康了,即使有身體的健康,再多的金錢、地位、事業(yè)和美貌,對他來說也都意義不大了。那我們怎么樣才能保持健康的心態(tài)呢?

我們首先看一看第一個問題:心理失衡的主觀原因在哪里?

如果我們向大家提出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你愿意選擇快樂,還是愿意選擇痛苦與煩惱呢?很多人說我愿意快樂,但是痛苦和煩惱的事情不請自到,我也沒有辦法抵御呀!我們看一看法蘭克的故事,可能會有助于我們正確地認識這個問題。法蘭克是個猶太裔的心理學家。在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時候,他被關(guān)進了納粹的死亡營。他的遭遇非常地悲慘,因為他的父母兄弟全都死于納粹的魔掌,唯有一個親人,就是他的妹妹了。而他每一天被關(guān)進納粹的死亡營,每一天接受嚴刑拷打,朝不保夕。有一天,法蘭克一個人獨自處在囚室之中,突然之間,產(chǎn)生了一種頓悟的感受。那就是:在任何一種特定的環(huán)境下,人還有一種最后的自由,這種自由就是選擇自己的態(tài)度。從外界環(huán)境上看,法蘭克完全受制于人,每一天還接受嚴刑拷打,朝不保夕。但是他發(fā)現(xiàn)自己怎么想、自己的心理意識,卻是納粹德國人無法干預的。于是他就在心里設想各種各樣的情形。比如自己獲釋后如何站在講臺上,把這一段痛苦折磨所獲得的體驗,傳授給千千萬萬的人。正是憑著想象與記憶,他不斷地磨練自己的意志,直到心靈的自由終于超脫了納粹的禁錮。而他的這種超越,還感召了其他的獄友甚至獄卒。他協(xié)助獄友們在苦難中找到生存的意義,尋回生命的尊嚴。

法蘭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呢?他告訴我們:人的反應對外部各種刺激的關(guān)系,是一種刺激——意識和反應的關(guān)系。在“意識”這個中間環(huán)節(jié),人要充分發(fā)揮想象力、獨立意識、良知的作用,對外界的不良刺激,做出良好的、積極的回應,這就叫選擇的自由。面對同樣不良刺激,不同的人選擇了不同的態(tài)度。所以對他們的影響也就不一樣。有一個小羅斯福的總統(tǒng)夫人就這樣說:“除非你同意,(否則)任何人都不能傷害你”。用圣雄甘地的話來說,那就是:“若非拱手讓人,任何人都無法剝奪我們的自尊。”

在生活中,讓人受害最深的,并不是那些不良的遭遇,而是我們自己允許這些不良的遭遇發(fā)生在自己的身上。有一篇文章寫的特別好,我也經(jīng)常引用,叫《握住自己快樂的鑰匙》。一個成熟的人握住自己快樂的鑰匙,他不期待別人使他快樂,反而能將快樂與幸福帶給別人。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快樂的鑰匙,但我們卻常在不知不覺中,把它交給別人來掌管。比如一位女士抱怨說:我活的很不快樂,因為先生常出差不在家。她把快樂的鑰匙,放在了先生的手里。一位媽媽說:我的孩子不聽話,叫我很生氣。她把鑰匙交在了孩子的手中。那么這些人,都做了一個相同的決定,就是讓別人來控制他自己的心情。而當我們允許別人掌控我們的情緒時,我們便覺得自己是受害者,對現(xiàn)況無能為力。抱怨與憤怒,成為我們唯一的選擇。

所以你看,一個真正能握住自己快樂鑰匙的人,那可不是一個簡單的人,那是要經(jīng)過長期的修養(yǎng)才能夠達到的境界。那就是我們古人所說的“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無論是發(fā)生什么事情都能夠?qū)櫲璨惑@。這樣的人,才能真正握住自己快樂的鑰匙。當然了,這個“理”是可以頓悟的,需要我們每一天在為人處世、待人接物的過程中,反省自己,改正錯誤,這個就是需要歷世練心了。

我們看第二個問題:面對挫折時的心理調(diào)適。因為一般人面對挫折都能夠坦然,平時更不可能出現(xiàn)心理問題了。面對挫折的時候,首先要正視挫折,認清挫折的本質(zhì)。而認清挫折的本質(zhì),有幾個具體的原則:

第一個原則:每個人都會面臨挫折。說到挫折問題,并不是你是否會遇到挫折。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不是遇到大的坎坷,就是遇到小的困難。雖然我們?nèi)绱瞬幌矚g挫折,但并非總是能夠避開它。

第二個原則:挫折不會永存,每次挫折都會過去。在《易經(jīng)》上,古圣先賢觀察天地運行的規(guī)律,得出了這樣一個結(jié)論,說“一陰一陽之謂道”。什么意思呢?你看天地自然的變化,有日就有夜,有寒就有暑,有春夏就有秋冬,有潮漲就有潮落。我們把這一個規(guī)律,推及觀察人世間的變化,是不是也是如此呢?比如說人心的一憂一喜、人世的一治一亂、以及我們說的“富不過三代”,都體現(xiàn)了“一陰一陽之謂道”的規(guī)律。我們現(xiàn)在有一句話說“富不過三代”,為什么富不過三代呢?富不過三代,是因為第一代創(chuàng)業(yè)的人白手起家、兢兢業(yè)業(yè)、艱苦奮斗,用自己的雙手創(chuàng)下了事業(yè)。到了第二代條件好了,但是還能耳聞目睹父輩創(chuàng)業(yè)的艱難,知道克勤克儉使事業(yè)發(fā)展壯大。但是到了第三代,一出生過上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沒有體會到祖輩父輩創(chuàng)業(yè)的艱難,不知道克勤克儉,還學會了驕奢淫逸。久而久之,把祖輩父輩辛辛苦苦所打下的基業(yè)敗壞光了,這是富不過三代最根本的原因。

古人用這個太極圖表示陰陽變化的規(guī)律。這個太極圖,半邊是陰的,半邊是陽的,中間還有一個界限。如果過了這個界限,陰陽失去了平均。陰陽失去了平均會怎么樣呢?那就是會引起變化,這就叫“陰極則陽生,陽極則陰生”,也就是物極必反、盛極必衰、消極必漲。

對這一個道理,體會得最深刻的人就是曾國藩“曾文正公”,他是滿清政府的漢人中地位最高、權(quán)位最重的一個人。但是他在位二十多年,從來沒有在省里為自己買過一所房屋,也沒有買過田地一畝,并且對軍中的僚屬宣誓,說“不取軍中一錢寄回家中”,而且是說到做到,數(shù)十年如一日。當然我們在座的各位,看到曾國藩的這一句話,他真的能夠做到不取公家的一文錢挪作私用了嗎?很多人都半信半疑。那為什么我們既沒有看過曾國藩的家書,也沒有讀過曾國藩的傳記,你說他“不取軍中一錢寄回家中”,我就不相信呢?我們知道現(xiàn)在社會,存在著信任危機。這個信任危機的表現(xiàn)就是你說別人做壞事,大家不去調(diào)查一下子就相信。而你說別人做好事,為了社會無私無求、不講條件、無私地付出,大家相信嗎?大家就會懷疑,他的動機到底何在?不是為利可能就是為了名。

我們想一想,這個信任危機的原因何在呢?信任危機的原因和我們媒體的作用密不可分。比如說:我們經(jīng)常看到這個孩子不孝敬父母,把父母送到火車站了;明天看到一個孩子呢,輪班伺候父母,不到那一天就不去接。諸位朋友,那一個還能和父母住在一起的人,會有什么感受啊?你看,現(xiàn)在天下人都是這樣的,我還能和父母住在一起,我是個孝子。那那一個根本就不侍奉父母、不贍養(yǎng)父母的人呢,他的羞恥心、慚愧心也沒有生起。

諸位朋友,我們在引導什么樣的社會風氣呢?我們對人做善還有信心嗎?所以中國古人新聞宣傳報導有一個重要的原則,那就是要隱惡揚善。別人惡的東西,不是過多地去渲染;專把身邊的孝敬父母的、尊敬老師的、友愛兄弟的這些好人好事感人的事情搬上熒幕。大家看得久了,就知道這樣做才是一個人,人就應該像這樣去生活。那么那些做的不好的人呢,自然生起慚愧之心了。這樣才是在引導社會風氣。

當然,信任危機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根源,我們?yōu)槭裁磳e人做善沒有信心了呢?請問我們自己能不能做到為社會的付出無私無求、不講條件呢?那我們自己都做不到,突然你說別人能做到,我怎么可能相信呢!所以信任危機最深層次的根源就是喪失了自信心。我們要問:為什么曾國藩他能夠做到不取軍中一錢寄回家中?因為曾國藩和我們所受的教育不一樣,他和我們所讀的書不一樣。他從小熟讀《四書五經(jīng)》,受的是圣賢教誨,所以他成為圣賢人那就一點都不奇怪了。曾國藩他說:家敗離不開一個“奢”字。這個家庭家資萬貫,也抵不過一個敗家子給你破敗。因為他吃好的穿好的,還有很多不良嗜好。比如說好色、喜歡賭博等等。

中國人有一句話說“至要莫如教子”。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呢?就是把自己的孩子培養(yǎng)好。不孝有三,無后為大。什么是“無后為大”呢?不是說你生了七八個兒子你就有后了,這七八個兒子都是敗家子,不能把你良好的家業(yè)、家道、家風承傳下去,這樣的兒子與其有還不如不有,這才是真正的“無后為大”。所以中國人把兒女教育這件事看得比什么都重要,這個重要的職責,必須是由母親親自來承擔。中國人有一句話叫“女子無才便是德”,很多人說這是歧視婦女。實際上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個人很有才,但是她不認為自己有才。她仍然很謙虛很低調(diào)。“無才”就是不認為自己有才,不認為自己有才而高傲,是這個意思,這就是一種德行。這是表示了女子的謙卑之德。所以《易經(jīng)》上說“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告訴我們女子特別要效仿大地,大地有什么德行呢?“地之穢者多生物”。你看這個大地污穢骯臟的地方往往長得植物很多很茂盛。所以這個女子越有德行,她的德行越厚重,她越能夠給這個家庭的幸福帶來保證,這個就叫厚德載物。所以女子能夠忍辱負重,這個家庭一家人都有福分了。

所以我們也希望經(jīng)過這一堂課,使大家對傳統(tǒng)文化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和認識,那么我們今天因為時間的關(guān)系,就和大家分享到這里,謝謝你們!

 

劉余莉,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學士、碩士畢業(yè)。現(xiàn)為中共中央黨校哲學部教授、倫理學專業(yè)博士生導師、中山大學新華學院客座教授。著述豐碩。曾獲英國赫爾大學哲學博士、新加坡國立大學博士后,并應邀到英、意、美、加、澳、日、新加坡、印尼、中國香港等地進行演講和研討。2015、2016年,先后兩次應邀到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法國巴黎總部,圍繞“從《群書治要》看圣賢教育的重要性及如何加強道德教育”做主題演講,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東學西漸”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

《群書治要》學習網(wǎng)

網(wǎng)址:www.zsmeizhi.com 備案號:京ICP備18013041號-1

網(wǎng)站建設多維網(wǎng)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