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操|中国av中文字幕|最好看十大无码av|av日韩网|黄色黄页网站免费

網站首頁 網站收藏 【本網站內容版權所有,歡迎下載轉發,轉發請注明出處。】
視頻更多》

本站視頻若出現卡頓現象,恭請前往第三方平臺觀看,給您帶來不便見諒!

《百善孝為先》

劉余莉 教授

  • 路線一
  • 路線二
  • 音頻一
視頻文字
《百善孝為先》
2017-07-16

觀眾朋友們,大家好:

今天我跟大家一起學習的題目是《百善孝為先》。大家對“孝”好像并不陌生,但是怎么樣才算一個真正的孝子呢?實際上,“孝”這個字,它的意思非常地廣泛,首先要養父母之身,也就是要贍養父母,讓父母衣食無憂,但這是最基礎、最起碼的孝,更高一層的孝是要養父母之心。在《論語》上記載,有孔子的弟子來請教什么是孝。孔老夫子怎么回答的呢?孔老夫子說:現在的所謂孝子,認為能夠贍養父母就盡到了孝道,但是對于養狗養馬而言,也同樣是養,如果僅僅贍養而不尊敬父母的話,那么怎么能夠把養父母和養狗養馬區別開來呢?所以他強調,贍養父母最重要的是要養父母之心,而養父母之心的第一點就是要尊敬父母。

另一個弟子來向孔老夫子請教什么是孝。孔老夫子說:有事情兒女去先做;有好東西讓父母先吃,你以為這就是盡到了孝了嗎?換一句話說,這遠遠不是孝。所以做一個真正的孝子,在《禮記》上有說:“孝子之有深愛者必有和氣;有和氣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一個真正對父母有深愛的孝子,他表現出來,對父母的態度就是和顏悅色,愉色婉容,對父母說話的態度特別的和氣。像《弟子規》上也說:“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父母并不是沒有過錯的時候,父母有過(錯)的時候也不是一味地順從父母,一定要委婉地勸諫,但是勸諫的態度一定要和顏悅色。所以這里邊講的“怡吾色,柔吾聲”就特別的重要了。那么,要尊敬父母,還要做到“父母唯其疾之憂。”什么意思呢?就是你的父母僅僅為你的疾病而擔憂,完全沒有必要為你任何其他事情而擔憂了,這才是一個真正的孝子。

比如說一個孩子小學的時候功課不好,經常逃學,這讓父母擔憂,這就是不孝了;到了初中之后學了打游戲、下網吧,也是耽誤了功課,讓父母擔憂,這也是不孝;到了高中的時候,交了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也是浪費了時間,影響了功課,這還是不孝;等到走上工作崗位,以權謀私權錢交易,讓父母戰戰兢兢,不知道什么時候鋃鐺入獄了,這仍然是不孝。所以一個真正的孝子他為人處事、待人接物,方方面面都能夠做到讓父母放心,這才是一個真正的孝子。

所以古人說:“求忠臣于孝子之門。”這一句話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第一個方面就是一個孝子,他的為人處事,待人接物都讓父母放心;這一個孝子他去做臣子的時候也能做得很好。

第二個方面,人生在世,對我們恩德最大的就是父母的養育之恩,但是一個人連父母這么大的養育之恩都不能夠記在心上,想著報答,那我們想一想,還有誰的恩德值得他念念不忘想著去報答呢?一個人不孝敬父母,這一生有一個重要的處事原則沒有樹立,那就是恩義、情義、道義的處事原則。這種處事原則沒有樹立,他不會什么原則都沒有,取而代之的就是以利害的方式,來為人處事、待人接物。也就是說,這個人對我有幫助,那我也會對他全心全意;但是這一個人由利變成害的時候,那對不起,我就會做出忘恩負義的行為來。所以一個人,他能夠孝敬父母,他有恩義、情義、道義的處事方式,他對領導也會很忠心。這個養父母之心就是告訴我們,首先要尊敬父母,還要為人處事、待人接物,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處理好。讓父母放心。

第三就是養父母之志。我們父母辛辛苦苦的培養了我們一次,并不是希望我們在他面前端茶倒水,侍奉、贍養父母,這是小孝。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何必要遠走他鄉去上大學、去工作呢。真正的孝子,他是孝天下的父母,所以大孝孝天下的父母,而這也正是自己的父母所希望的。所以,當你真正地認真工作,盡心盡力地為人民服務的時候,這就是盡更高層次的孝,這個就是養父母之志。我們看一個人雖然不經常的回家探望父母,但是他的工作為國家,為人民竭忠盡智。一談起他來,就非常的驕傲,非常的自豪,這也是養父母之志。

還有要養父母之慧。在《孝經》上,孔老夫子的弟子曾子就問:我聽您講了這么多的孝,給我一個感覺,那就是一味地侍奉父母、順從父母,就是孝了嗎?孔老夫子怎么回答的呢?他說:這是什么話呀!這是什么話呀!如果一個兒子看到父母有過失而不去勸諫,那么父母就會陷于不義,而這和兒女沒有勸諫是有關系的。所以一個真正的孝子還要養父母之慧,特別是要用傳統文化的經典來講給父母,提升父母的智慧。

在《論語》上說:人老的時候,戒之在得、在財。也就是說人老了之后,因為年老力衰了,可能對錢財看得比較重。這個錢財是身外之物,為什么是身外之物呢?我們仔細地想一想:我們的身體,我們自己能夠控制得了嗎?我們希望自己年年十八,健康長壽。但是我們的身體卻是一天一天地衰老;我們希望自己的記憶力很好,過目不忘、一目十行,但是我們還是那么愚鈍,別人告訴我們一件事,我們轉頭就忘了。我們連自己的身體都控制不了,對于身外之物又怎么可能控制呢?所以把這些古圣先賢的道理,要講給父母聽,對于外在的財富、外在的利益得失,不要放在心上,這樣就可以過一個安寧而幸福的晚年生活。

我們讀《論語》,我們看孔老夫子的弟子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孔老夫子的弟子顏回,他的物質條件最簡單,別人都不堪忍受,但是他卻樂在其中,他樂在道中。現在我們社會無論是貧富貴賤,都是身心不安。身心不安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不明理,所以中國古人說理得心安。那我們把這些傳統文化的教誨,經常講給父母聽,讓他們能過上一個安樂的生活,這樣才是盡了兒女的孝道。所以我們現在看很多的年輕人,他已經被關進了監獄,然后這個獄警告訴他說:你這個人犯了罪,你很不孝。結果他很理直氣壯地說:我是一個孝子,你怎么知道我不孝呢!這就是因為我們對“孝”的理解太狹隘了,因為只要贍養父母,對父母好,關心他的物質生活就是盡到了孝。但是《弟子規》上說:“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我們身體有損傷,會讓父母擔憂;我們德行上有損傷,會讓父母感覺到非常的慚愧,讓父母、家人跟著蒙羞,這是更不孝的事。

我們學習這一個字,我們對古圣先賢的智慧就更加的佩服了,在《論語》上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我們現在都在講要學習雷鋒精神,雷鋒精神代表的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個是道德大廈第四層、是第五層。道德大廈的根基在哪里呢?就是孝親尊師。我們想一想,一個人連他的父母都不愛戴、不恭敬、不服務,怎么可能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呢!《孝經》上也說:“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道德教育應該從哪里做起呢?就是應該從孝敬父母來教起。

再比如,有很多的企業也很重視企業員工的培訓教育,希望員工有感恩之心,但是培養來培養去,這個員工的感恩心就是生不起來,原因何在呢?其實原因也很簡單,我們想一想,連父母這么大的養育之恩都不能記在心上去報答,對于老板的恩德,又怎么可能記在心上去報答呢!再比如,現在很多的大學生上不起學,很多的好心人士都給他們資助。但是這些大學生連一個感謝的信、感恩的話都沒有,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這些人已經不知道孝敬父母了。所以正是從孝敬父母,培養了一個人感恩、知恩、報恩的意識,形成了恩義、情義、道義的處事原則。古人說:“羔羊尚有跪乳之恩,烏鴉尚有反哺之情。”如果一個人連父母都不能夠孝敬、不能夠回饋,那確實是連禽獸都不如。我們中國古人還有一個祭祀祖先的傳統,在十年文革的時候很多人不了解,于是把祠堂看成是封建專制的迷信產物,給破壞了。為什么中國古人這么重視祭祀呢?在祠堂之中供奉的都是祖先的牌位,也就是說,你們家哪朝哪代有哪一位有德行的人,他們對國家對人民有什么貢獻;在春秋祭祀的時候都要給兒孫講解出來。所以祭祀祖先,它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教育。結果我們現在把祠堂破壞了,祭祀沒有了,那么結果是什么呢?現在的年輕人做事不僅想不到祖先,能夠想到父母都謝天謝地了。比如說兩個人再過一個星期就要結婚了,在一個星期之前把對方帶到家里給父母看一看,說再過一個星期我們要結婚了,請給我們準備房子、準備錢吧!如果不是為了這個房子,為了這個錢,可能他們已經結婚了,父母連知道都不知道呢。這一種連父母都不放在心上,更談不到想到祖先的結果在于什么呢,在于我們忽視了孝道的教育,忽視了祭祀祖先的傳統。

我們中國人這個教育用心良苦,它有很多的禮制,都是為了把人知恩報恩,飲水思源的意識給提起來。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百善孝為先》。


劉余莉,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學士、碩士畢業。現為中共中央黨校哲學部教授、倫理學專業博士生導師、中山大學新華學院客座教授。著述豐碩。曾獲英國赫爾大學哲學博士、新加坡國立大學博士后,并應邀到英、意、美、加、澳、日、新加坡、印尼、中國香港等地進行演講和研討。2015、2016年,先后兩次應邀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法國巴黎總部,圍繞“從《群書治要》看圣賢教育的重要性及如何加強道德教育”做主題演講,對中國傳統文化“東學西漸”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

《群書治要》學習網

網址:www.zsmeizhi.com 備案號:京ICP備18013041號-1

網站建設多維網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