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操|中国av中文字幕|最好看十大无码av|av日韩网|黄色黄页网站免费

網站首頁 網站收藏 【本網站內容版權所有,歡迎下載轉發,轉發請注明出處?!?/span>
視頻更多》

本站視頻若出現卡頓現象,恭請前往第三方平臺觀看,給您帶來不便見諒!

《群書治要》與政德修養(下)南京

劉余莉 教授

  • 路線一
  • 路線二
  • 音頻一
視頻目錄
視頻文字
《群書治要》與政德修養(下)南京
2019-06-04

修身的第二個方面就是懲忿,就是要制怒。

很多領導干部官越做越大,脾氣也越來越壞。有人說,一等人是有能力沒有脾氣;二等人是有能力也有脾氣;三等人是沒有能力還有脾氣。那我們要向一等人來努力,有能力沒有脾氣。

我們看這個“怒”字,上面是一個奴隸的“奴”,下面是一個“心”字。看到這個字,告訴我們,什么是怒呢?當我們自己的心變成奴隸的時候,你才會發怒。怒還傷肝,在《黃帝內經》中說,“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恐傷腎”。所以發怒,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當別人犯錯誤了,你自己生氣,結果把自己的身體都氣出病來,這不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嗎?所以,我們應該怎么樣呢?應該握住自己快樂的鑰匙。一個成熟的人,握住自己快樂的鑰匙,他不期待別人使他快樂,反而能將快樂與幸福帶給別人,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快樂的鑰匙,但我們卻常在不知不覺中把它交給別人來掌管。

比如,一位女士抱怨,我活得很不快樂,因為先生常出差不在家,她把快樂的鑰匙放在了先生的手里;一位媽媽說,我的孩子不聽話,叫我很生氣,她把鑰匙交在了孩子的手中;還有人說,我很難過,因為老板總找我茬,他把快樂的鑰匙放在了老板的手里。這些人都做了一個相同的決定,就是讓別人來控制他自己的心情。當我們允許別人掌控我們的情緒時,我們便覺得自己是受害者,對現況無能為力,抱怨與憤怒成為我們唯一的選擇,我們開始怪罪他人,并且傳達著這樣一個信息:我這樣痛苦都是你造成的,你要為我的痛苦負責。

一個成熟的人,握住自己快樂的鑰匙,他的情緒穩定,為自己負責,和這樣的人在一起是一種享受,而不是壓力。那諸位朋友請問你們的快樂的鑰匙在哪里呢?在自己的手里,那就把它握緊了。如果你把它放在別人的手上呢,就要趕快把它拿回來吧。

這個文章寫得非常好,它提醒我們,要握住自己快樂的鑰匙,成為自己情緒的主人。當然,一個真正能夠握住自己快樂鑰匙的人,他不是一個簡單的平凡人,他確實能夠做到古人所說的“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本褪俏覀兯f的“八風吹不動”,無論是別人稱贊我們、毀謗我們,我們處于上升時期,還是下降時期,遇到挫折還是很成功,都是如如不動,這樣的人才是能夠握住自己快樂鑰匙的人。

發怒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那我們要轉怒為恕。你看“怒”字,“又”字邊的棱棱角角是很分明的,我們把它變得圓滑一點,這個字就變成了“恕”。“恕”上面是一個“如”,下面是一個“心”,告訴我們什么是恕呢?恕就是要做到如其心,如誰的心呢?如對方的存心,能夠換位思考,將心比心。

所以孔子,有弟子來問,說,“有沒有一個字,我可以終身奉行的?”

孔老夫子說:“有,這一個字就是恕?!蹦蔷褪恰凹核挥?,勿施于人”。

在《弟子規》上也說,“將加人,先問己。己不欲,即速已。”你看這句話很簡單,但是你時時處處都能用這一句話來衡量自己的行為,你就知道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就是你將要加給別人之前,首先捫心自問,我希不希望別人以這樣的方式態度對我?如果我不希望這樣做,那也不能夠這樣做給別人,這個就是轉怒為恕。

我們看,有一個幻燈片告訴我們,一個人生氣,它會產生連鎖的反應。這個幻燈片就是提醒我們,一個人不高興,生氣了,他會產生連鎖反應,影響到很多人,所以怎么樣呢?我們要轉怒為恕。我們經常聽一句話,叫“否極泰來”,怎么樣做才能否極泰來呢?這個泰卦和否卦都是《易經》上的兩個卦,這個泰卦的卦象是坤上乾下。乾代表的是天,坤代表的是地。在生活中,乾也可以代表男,坤代表女,也可以代表領導與被領導等等。

在泰卦之中,乾和坤的位置是互換的,什么意思呢?他們能夠站到對方的角度換位思考、將心比心,反省自己的不足,這就是古人所說的“各自責,天清地寧”,遇到問題大家都是反省我自己,我應該承擔什么責任?那就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結果就是天清地寧,吉祥安泰。

這個否卦是恰恰相反,乾在乾的位置,坤在坤的位置,他們各居本位,要求對方、指責對方,你應該應該怎么做,但是你都沒有做到。這就是“各相責,天翻地覆”。遇到問題是相互指責、相互挑剔、相互抱怨,說你應該應該怎么樣,但是你都沒有做好,結果就天翻地覆。現在小到家庭夫妻之間的沖突,中到企業與企業之間的沖突,大到國與國之間的沖突,都是因為人們不懂得這一個道理所導致的。這個是我們講的第二個,懲忿。

第三一點我們看一看改過,修身要從改過來做起。

《鬻子》上有這樣一句話,說“一個人,人生最大的忌諱,就是明明知道自己身上的過惡,但是卻不能更改,以至于賊害了自己的身心,乃至于喪失了自己的生命。一個人有這樣的品行,真是最大的忌諱呀!”

我們看,在現代的領導干部身上有一個最大的過惡是什么呀?就是傲慢、奢侈。怎么樣改正這個過失呢?

在《易經》上有這樣一句話,說“人道惡盈而好謙”。人都有一個特點,就是厭惡驕滿的,喜歡謙虛的,這也是古人觀察天地之道得出來的。

在《易經》上,有這樣一句話,說“一陰一陽之謂道”。

這個陰陽可以從世間的規律表現出來,比如說,有日就有夜、有寒就有暑、有春夏就有秋冬、有潮漲就有潮落,從這些自然界的現象來觀察,都是一盈一虛、一消一長。而把這個道理,觀察人世間的變化,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比如說人心的一憂一喜、人世的一治一亂,也都體現了“一陰一陽之謂道”的規律。所以,中國人有一句話說“富不過三代”。為什么富不過三代?因為第一代創業的人都是白手起家,兢兢業業、艱苦奮斗,用自己的雙手創下了事業。到了第二代條件好了,但是還能耳聞目睹父輩創業的艱難,知道克勤克儉,使事業發展壯大。但是到了第三代,一出生過上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不知道克勤克儉,還學會了鋪張浪費、驕奢淫逸,結果就把祖輩、父輩辛辛苦苦所打下的基業給敗壞光了。

這種變幻的人事,有智慧的人,自然能夠觀察得出來。所以,他們教導子孫都是“舍財不貪,克己利人?!北热缯f曾文正公曾國藩,他是滿清政府的漢人中地位最高、權位最重的一個人,但是他在位二十多年,從來沒有在省里為自己,建造過一所房屋,買過田地一畝。他還曾經對軍中的僚屬宣誓:“不取軍中一錢寄回家中”,而且說到做到,數十年如一日。那么在家書中他這樣寫道,他說:“家敗離不開一個‘奢’字,人敗離不開一個‘義’字,討人厭離不開一個‘驕’字?!?/p>

一個家庭、企業單位的破敗都是這里的每一個成員過著過分奢侈浪費的生活,入不敷出。一個人以前都在走上坡路,步步高升,突然轉折,開始走下坡路了,這個轉折點何在呢?什么時候你認為自己的奮斗已經差不多了,可該享受一下人生了,什么時候你人生的轉折點就出現了。而一個人討人厭,討人不喜歡,就是過分的驕傲,自以為是,不把別人放在眼里。

我們看現在的孩子走到哪里和人家相處不到一個星期、一個月,不是自己不喜歡別人了,就是別人不喜歡自己了。什么原因呀?原因很簡單,因為沒有學最起碼的禮。《弟子規》上就是告訴我們最起碼的禮?!墩撜Z》上孔老夫子說,“四海之內皆兄弟也”。一個人走到哪里,哪里都是我們的兄弟姐妹才對。而我們現在走到哪里,不僅成不了兄弟姐妹,還處處成障,都是我們的障礙,還反目成仇,什么原因???是圣賢人說錯了嗎?圣人說話都非常地嚴謹,他說“四海之內皆兄弟”是一個結果,原因在哪里呀?前面有兩句話,說“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边@個君子人呢,對每一個人都很恭敬,為人處世沒有什么過失,處處想到對方的需要,對每一個人都彬彬有禮,所以他走到哪里,哪里才是自己的兄弟姐妹?,F在的孩子在家里都是小公主、小皇帝,所有的人都要考慮他的需要、他的感受,自我為中心。當諸多的小公主、小皇帝走到一起的時候,都希望別人考慮我的需要,那不出現矛盾紛爭和問題,就不正常了。所以,討人厭就是因為自以為是。

在《易經》之中,一共有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有六爻,六爻的爻辭有兇有吉,但是在所有的六十四卦之中,只有一卦是六爻皆吉的,這一卦就是謙卦,謙虛的“謙”。而這個謙卦的卦象,是地山謙,什么意思呢?這個高山本來是在平地之上,但是在謙卦之中,這個高山是居于平地之下的。我們想一想,一個人才華橫溢,有權有勢,就像曾國藩那樣,這個時候,皇帝都可能會對他有戒心了,同行對他也會有嫉妒之心了,怎么辦呢?他為人處世,待人接物,非常地小心謹慎,而且是推功于上,讓利于下。把這個事情做好了,功勞推給領導,沒有領導的支持,我這個事情辦不成;利益不能自己獨貪獨占,分給屬下。這樣無論是上級還是下級都歡喜,都希望他有成就。所以,中國人有句話叫“明哲保身”,這個“明哲保身”呢,不是一個貶義詞,“既明且哲,以保其身”,是觀察了天地之道的基礎上得出的做人的規律。所以古人說,“謙卦六爻皆吉,恕字終身可用。”

《尚書》上也說,“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驕滿,認為自己比別人強了,就不再會有好學的品質,他的人生很難再進步,謙虛讓自己受益,這是一個自然而然的規律。又說,“為天福善禍淫?!?/span>天道自然的規律都是給善良的人帶來福分,而給過分的人招致災禍。

這都是從“一陰一陽之謂道”的規律推導出來的。由此我們看到,中國古人讓我們培養什么樣的德行,并不是圣人拍腦袋拍出來的,而是在觀察了天地之道,天地規律的基礎上,得出的做人的規范。所以,你順著這個東西去做,你就會昌達;你違逆了它,你就會衰亡。這個是我們講的第一個內容,修身。

第二,我們講愛民,也就是領導干部怎么樣對待人民群眾。

在《六韜》上記載,周文王向姜太公去請教,怎么樣治國,姜太公怎么說呢?他說,“善為國者,遇民如父母之愛子,兄之愛弟,聞之饑寒為之哀,見其勞苦為之悲?!?/span>

善于治理國家的人,對待人民就像父母慈愛兒女一樣,就像兄長慈愛弟弟一樣。我們做過父母的人都知道,父母怎么愛兒女呀?當家里吃不飽、穿不暖的時候,父母寧愿挨餓挨凍也要讓兒女吃飽穿暖,這是父母愛兒女的態度。那么領導者愛人民呢,就是應該這樣一種態度。所以我們看到歷史上有很多地方官離別卸任的時候,老百姓扶老攜幼,都是哭著不希望他走,送出幾里地呀,什么原因呢?因為他們真正做到了“愛民如子,視民如傷”。見到老百姓饑寒交迫,就發自內心地為他們感覺到哀愁;看到老百姓勞苦奔波,也是想方設法地要解決他們的困難,也是發自內心地為他們感覺到悲哀。

《春秋·左氏傳》上也說,“國家的興衰也是有規律的,一個國家之所以能夠興盛,就是因為他把人民視為受傷的病人,甚至還不夠,說是視為自己的傷病,加以體恤、加以愛護,這是一個國家的福分。那他為什么滅亡了呢?就是把人民視為泥土和小草一樣的低賤不值錢,可以隨意地踐踏,這是一個國家取災禍的原因?!?span style="text-indent: 2em;">所以你看這些歷代的領導者,他們從小熟讀這些經典,他都培養起了一種對老百姓正確的態度,所以是“作之君,作之師,作之親?!?/span>

我們現在都在講中國式管理,什么是中國式管理呀?中國式管理和西方管理的不同,就是一個好的領導者起到三個作用,他不僅僅是領導,要管理、率領屬下;還要像父母、親人一樣關愛屬下;除此之外還要教導屬下,讓他有正確的做人的態度。所以,這三個職能都做到了,你是“作之君,作之親,作之師”,你叫“君仁”。那么臣,就是屬下回報你的是什么呀?就是竭忠盡智,他會盡心盡力地完成自己的工作,這個“君仁臣忠”的管理,就是中國式管理。

說明什么呢?說明領導與被領導者的關系是一體的關系,不是相互對立、相互矛盾、相互沖突的關系。所以,在歷史上為什么中國人沒有提出人權?是不是因為中國人又比西方落后了呢?并非如此,是因為我們有更加先進的理念,已經把人權維護得很好了,所以這個被領導者、屬下,沒有必要拿著人權,去和領導者討價還價了。所以,中國式管理能夠達到的境界就是不忍欺的境界。

在《史記》上,就記載著鄭國的子產治理鄭國,他把法律監督機制設計得很嚴密,他達到的是不能欺的境界;西門豹治鄴縣的時候,他把法律設計得很嚴苛,老百姓不敢欺騙他;但是孔老夫子的弟子子賤治理單父,他把仁義忠恕的理念運用到管理中,起到了君親師的責任,老百姓不忍心欺騙他。你說哪種管理是最高明的管理?當然是“不忍欺,治心為上”的管理了。但是我們現在遺憾的是,還有很多人把不敢欺、不能欺為先進,認為這個要向西方學習,要制定嚴密的制度、嚴苛的法律。

在我們江蘇蘇州固德,有一個企業,他們在幾年前,把這個傳統文化的學習就引入了他們的企業管理之中,結果怎么樣呢?過了幾年之后,這個企業把上下班打卡的制度給取消了,取消后的結果是什么呢?這個員工不僅不遲到,反而還很早地就來到了企業上班。他們把自己的董事長稱為大家長,他們這個企業是一個大家庭,所有的員工都是家人,這叫什么呀?這叫中國式管理。

所以,哈佛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還邀請他們去講他們的企業管理的案例,認為這個是中國式管理的最佳典范。而且他們認為這樣良好的管理方式,可以在全社會普及,只要你按照這個方法去做,每一個企業都可以達到這樣的效果?,F在他們已經找到了十家左右的企業,包括外國的企業,都是用中國傳統文化來進行管理,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那么這就告訴我們什么呢?告訴我們傳統文化不僅僅在古代適用,在今天也依然適用,到未來也依然適用。為什么說得這么肯定呢?因為它講的是恒常不變的道理,就像太陽從東方升起,從西方落下一樣,這個東西自古至今都是如此的。不能說它是陳舊的、古老的,它就是落后的、就是過時了。它恰恰是經過了歷史檢驗,歷久彌新,是大浪淘沙的結果。那么變的是什么呢?變的是它的表現形式,比如說這個禮,禮的本質是什么?禮的本質是恭敬,但是禮,它的表現形式,在古代,三跪九叩首,你在今天再三跪九叩首,那就被人笑話了,現在最重禮就是三鞠躬禮。但是它的形式雖然不同了,都是表示恭敬,這個本質是不變的。

我們現在也是強調要愛民,要對人民群眾有感情。但是我們講了半天,很多領導干部仍然對老百姓麻木不仁,也愛不起來,這是什么原因?。吭蛟诮浀渲卸加写鸢浮?/p>

《論語》上告訴我們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歟”。對老百姓的這種愛,我們管它叫“仁愛”。那么這個仁愛之心,它的根本在哪里呢?根本在對父母的孝和對兄弟的友悌,如果一個人對父母都不能夠全心全意地服務,對陌生的老百姓怎么可能全心全意地去服務呢?

所以,我們看到現在社會有一種現象,就是雷鋒精神有的時候三月來四月就走了,大家在討論什么原因啊?因為這個雷鋒精神代表的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它是道德大廈的第五層第六層了,但是道德大廈的根基是什么呀?道德大廈的根基是孝親尊師,我們這個根基沒有樹立就希望要第五層、第六層,那就是空中樓閣,培養了很多偽君子了。所以,孝悌是道德教育的根本。

我們看,中國人特別強調孝,因為人生在世,對我們恩德最大的就是父母的養育之恩,但是這么大的養育之恩我們不能記在心上去報答,我們一生有一個重要的處事原則沒有樹立,那就是“恩義、情義、道義”的處事原則。這種處事原則沒有樹立,他不會什么原則都沒有,取而代之的就是一種以利害為取舍的處事方式。這件事對我有利,這個人對我有好處,我就對他全力以赴;這個人由利變成害了,那對不起,我就會做出忘恩負義的事情來。

所以《孝經》上說,“一個人不愛他的父母親去愛別的人,這個是和德行相背離的;一個人不尊敬他的父母親去尊敬別的人,這也是和禮的要求相背離的。”

為什么是背離的呢?比如說逢年過節的時候,我們想著要去送禮,我們對誰的禮物煞費苦心?想著這個東西是不是他所需要的呢?會不會是他喜歡的呢?是給誰的禮物?是給領導的禮物,是給生意合作伙伴的禮物,而不是給父母的禮物,父母都是排在最后了。這說明我們是用什么樣的原則去處事待人呢?是用利害的原則。我們下班了,領導說,“你今天不要回家,陪我去見一個重要的客戶,接待一個重要的客人?!蔽覀兪裁磻B度?我們興高采烈,受寵若驚,跟著領導去應酬了。但是我們父母說,“哎,你有沒有時間呀?明天我們去超市買一點東西吧,我們家都缺這個少那個的了?!蔽覀冊趺礃拥膽B度呢?“哎,我哪有時間呀,你就跟你那些老朋友一起去就好了,我還要忙這忙那的?!彼阅憧次覀兌际且允裁礃拥膽B度為人處世、待人接物呢?都是以利害的態度為人處世、待人接物。

我們先看一個幻燈片,這是講的一個外國人沒有學過《論語》,他是怎么對待父親的,這個幻燈片的題目是《那是什么?》。

這個幻燈片告訴我們“人不學,不知道”。這個外國人他沒有學過《論語》,不知道孝不僅僅是養父母之身,還要養父母之心。養父母之心,首先是要尊敬父母。

一個弟子來向孔子請教什么是孝?

孔老夫子回答了兩個字“色難”。就是對父母保持和顏悅色是最難能可貴的。

《禮記》上也說,“孝子之有深愛者,必有和氣;有和氣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span style="text-indent: 2em;">說一個對父母有深愛的孝子,他和父母接觸的時候一定是和顏悅色,一定是溫柔的言語低聲下氣。那么你看這個外國人沒有學習《論語》,他不知道要對父母保持和顏悅色。

另一方面這個幻燈片也告訴我們“人之初,性本善?!蹦憧措m然他沒有學習《論語》,但是他看到兒時父親所記的日記,他這個慚愧心也生起來了,他知道自己做錯了。所以,人是可以教得好的,為什么可以教得好呢?因為人都有向善好德的本性。那我們看,這個人對父親是這樣的態度,對母親是什么樣的態度呢?

我們再看一個幻燈片,題目叫《路過》。

這個《路過》提醒我們,父母對兒女的關愛就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但是我們做兒女的往往粗心大意,忽視了甚至是糟蹋了父母對兒女的關愛。所以,中國人造的這個字,也有教育的意義,父母慈愛兒女,這個“慈”,上面是一個“茲”下面是一個“心”。告訴我們什么意思呢?就是父母的心,念茲在茲,無時無刻不在兒女的身上,那么我們這個做兒女的呢,等父母老的時候,也要能夠像父母關愛兒女這種心來關愛父母,也是念茲在茲,時時刻刻能夠感受父母的需要,不要讓“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留在我們的人生中,不可彌補。

這告訴我們要愛老百姓,愛民如子,首先從哪里培養起這個仁愛之心呢?是從愛父母、愛兄弟培養起來的,因為這個愛心的愛是一致的。如果沒有對父母的愛,你想全心全意愛老百姓那也是做不到的,那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最后一個問題,我們講一講用人。就是領導干部在用人的過程中,應該堅守的一些德行。

第一,就是要“親君子,遠小人?!薄坝H君子,遠小人”事業就會發展壯大,而“親小人,遠君子”這個事業就會衰落,那么哪些人是小人呢?怎么判別我們身邊的人是小人呢?大道至簡,像《韓子》上有一句話,告訴我們小人的特點,他說,“凡是奸臣、小人、都有一個特點,就是順著領導者的心思去說、去做,目的是取得領導者的信任和寵幸。所以,領導者認為什么是好的,他一定跟著贊嘆什么;領導者憎惡什么,他一定跟著毀謗什么,這就是小人最大的特點。”那你看我們現在的領導者是喜歡用君子還是喜歡用小人呢?

我們古代的領導者,確實很多都是很明智的領導者,比如說《韓詩外傳》記載著趙簡子的一個故事,他有一個臣子叫周舍,在他的門外站了三天三夜,趙簡子就派人去問,“你有什么祈求嗎?在門外站了三天三夜?!苯Y果周舍就說:“我別無祈求,只想做一個犯顏直諫的臣子,每一天跟在你的身后,把你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特別是你的過失給記錄下來?!?/p>

那諸位領導,如果我們遇到這樣一個屬下,他過來在你的門外站了三天三夜,你問他要干什么?他說要記錄你的過失,你什么感受?一定認為他腦子有毛病。現在的領導干部宣傳自己的政績還來不及,結果有一個人要跟在自己的身后,記錄自己的過失。當然很多領導干部也不敢,為什么呢?因為現在的領導干部和以前的領導干部不一樣,對自己的修身不是很嚴格。他要出入一些不雅的場合,還要去接受賄賂,你跟在我身邊,怎么能夠方便呢。但是趙簡子卻不是這樣,他非常高興地接受了周舍的請求,從此以后他走到哪里,周舍就跟到哪里,很小心地把他的一言一行都記錄下來,每一天都有記錄,每一個月都有匯集,每一年看一看有什么效果。但是后來周舍就過世了,有一次趙簡子在洪波臺和群臣飲酒,大家喝得很開心,他突然哭了起來,大家一看他哭了就不好再飲酒了,紛紛地離開坐席,說,“我們知道自己有過失,但是不知道自己過在何處,還請您明示,不要再哭了?!壁w簡子止住了哭聲,他說,“諸位大夫都沒有什么過失,我不過想到了自己的一個朋友叫周舍,他給我說過這樣一句話,說‘一千張的羊羔皮都不如一片狐腋有價值;一千個唯唯諾諾的臣子,都不如一個敢犯顏直諫的臣子對我有幫助。歷史上周武王的臣子可以犯顏直諫,所以周朝就興盛了。商紂王的臣子都閉口不言了,所以商朝就滅亡了。’自從周舍過世之后,我再也沒有聽到過自己的過失了,那我知道自己離滅亡的日子已經不遠了,所以,我才悲泣呀!”

我們看到這個故事就知道古代的領導者是怎么樣的開明,他知道用什么樣的臣子對自己真正的有幫助。那就是要用那些犯顏直諫,敢于指正自己過失的人,這樣的話他的過失才會越來越少。

第二個原則就是要尊賢使能。

尊敬賢德的人,使用有能力的人,特別是要尊敬那些能夠言傳身教進行道德教育的人,為什么呢?

在《尸子》上做了這樣一個比喻,說假設你們家著火了,有人過來幫你把火撲滅,那你一定會對他感恩戴德,但是實際上那些上了年紀的人,有經驗的人很早就告訴你,要把墻的縫隙涂好,把這個煙囪做得彎曲一點,你這樣做了,保證你終身都不會有失火之患,但是你卻怎么樣呀?不知道對他們感恩戴德。同樣的道理,現在一個人被關進了監獄,如果有人能夠進入監獄把他救出來,使他免于牢獄之災。那會怎么樣呢?他們家全家的人都會對這個人感恩戴德,因為他出來可以照顧妻子、贍養父母、教育兒女,所以,他們全家人都會對這個人感恩戴德。問題是那些教導人們仁義慈悌道理的人,告訴你“仁者愛人”、“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等等,你這樣去做了,保證你終身不會被關進監獄,但是有沒有人對這些人感恩戴德呀?就像我們今天來學這個政德修養的課,可能很多人都在想,又浪費我的時間了。有沒有對領導者安排這個課的人感恩戴德呢?實際上這是一個防患于未然的最好的辦法。

所以“禮者禁于將然之前,法者禁于已然之后?!?span style="text-indent: 2em;">就是倫理道德的教化是防患于未然,而法律的制裁,你可以把這個腐敗分子抓進監獄,判處無期徒刑,但是他對國家造成的危害,沒有辦法彌補了。

所以這就是倫理道德的重要性,而我們社會主義學院,當然也包括我們黨校、行政學院等等,都應該把政德修養、政德教育作為一個重要的內容來抓,所以,習總書記特別強調領導干部要講政德。

第三,就是慎用人才。慎用人才包括我們選拔人才要謹慎。

《論語》上孔老夫子說,“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span style="text-indent: 2em;">就是很多人都厭惡這個人,說他不好,你要認真考察,為什么人們都說他不好,可能這個人特立獨行,其他人同流合污,他不愿意和他們一起去做壞事,同流合污才被人厭惡。“眾好之,必察焉”。都說他好也要去認真地考察,為什么他被人家說好,可能是這個人提拔了對這些人都有好處,所以他們才異口同聲地說他好,所以,不能說這個人得票多就一定是一個好干部。

為什么中國古人沒有用民主,特別是投票的一人一票的民主選拔領導干部呢?我們看《六韜》上的這句話就明白了,實際上是中國古人很早就認識到了這種選舉的弊端所在。他說,“如果我們以社會世俗大眾所贊嘆的人,稱為是賢德的有智慧的人,以社會大眾所毀謗的人,稱為是不賢德的人,結果就是有很多黨羽的人就被舉進出來了,不愿意結黨的人就會被罷黜。這樣,那些邪曲不正的臣子結黨營私,把真正賢德的臣子給蒙蔽了、埋沒了。忠臣就像岳飛這樣的,以莫須有的罪名被判除了死刑,邪曲不正的臣子以虛有的聲譽取得了領導的位置,這樣,國家的亂象就會越來越嚴重,國家也就免不了危亡了?!边@一句話實際上就是把民主選舉它的弊端揭露得淋漓盡致,所以,我們要民主還要集中。

古人他知道一個領導干部對社會風氣有著重要的影響,所以,在選拔一個領導干部之前,也有很多觀人的方法,就是觀察這個人能不能夠勝任?值不值得信任?

比如說《六韜》上就說,“問之以言,以觀其辭?!?span style="text-indent: 2em;">你要對他提出問題,看看他的回答是不是有理有據,有沒有邏輯性。“窮之以辭,以觀其變?!?/span>你還要追根究底地問答,看看他有沒有應變能力?還是死記了一些條文?“與之間諜,以觀其誠?!?/span>暗中考察他,看他有沒有隱瞞,夠不夠忠誠。“明白顯問,以觀其德。”你直接對他提出問題,看看他的德行如何?;蛘哒f你這件事明明知道是怎么樣的,你還故意問他,看看他的德行怎么樣?“使之以財,以觀其廉?!?/span>你讓他有得財的機會,駕馭錢財、支配錢財的機會,看看他有沒有貪心?“試之以色,以觀其貞。”還要用女色來觀察他,看看他在女色面前是不是能夠把持自己?有沒有定力?“告之以難,以觀其勇?!?/span>告訴他這件事很困難,看看他有沒有勇氣去承擔?最后還要“醉之以酒,以觀其態?!?/span>讓他喝醉酒,看看他是不是酒后失言?酒后失態?你看很多領導干部平時都是溫文爾雅,很有威儀,但是喝了幾杯酒就開始胡言亂語,又吐了一地,一下子就失去了領導應有的這種作風。這些都是古人長期積累下來的觀人的方法,當然這只不過是拋磚引玉,更多的精彩的內容都在《群書治要》里。

所以,這一本書是我們學習中國傳統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這些理論的入門課本。也就是說,我們領導干部都很忙,就像唐太宗一樣,他二十七歲就當了皇帝,他知道馬上可以得天下,不能馬上治天下。所以怎么樣呢?他非常虛心地要從古圣先賢那里學習治國平天下的理論,所以才派魏征等大臣,編了這一本書。魏征等大臣,他們也非常用心,用了五年的時間從浩如煙海的這些經典之中精挑細選,把那個精華的精華挑出來成了這一本書五十萬字。所以,你把這一本書讀通了,你也就了解中國傳統治國平天下的精髓了,對于領導干部特別的適合。

 今天我們的課程就講到這里,不足之處,歡迎大家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群書治要》學習網

網址:www.zsmeizhi.com 備案號:京ICP備18013041號-1

網站建設多維網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