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操|中国av中文字幕|最好看十大无码av|av日韩网|黄色黄页网站免费

網(wǎng)站首頁 網(wǎng)站收藏 【本網(wǎng)站內(nèi)容版權(quán)所有,歡迎下載轉(zhuǎn)發(fā),轉(zhuǎn)發(fā)請注明出處。】
視頻更多》

本站視頻若出現(xiàn)卡頓現(xiàn)象,恭請前往第三方平臺觀看,給您帶來不便見諒!

聯(lián)合國(1)從《群書治要》看圣賢教育的重要性

劉余莉 教授

  • 路線一
  • 路線二
  • 音頻一
視頻文字
聯(lián)合國(1)從《群書治要》看圣賢教育的重要性
2015-05-27

尊敬的諸位部長、諸位大使、諸位法師、諸位貴賓朋友們、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下午好!


今天非常榮幸來到了巴黎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和大家一起學習《群書治要》,我們都知道今年是聯(lián)合國成立七十周年,在七十年前,世界反法西斯的戰(zhàn)爭剛剛結(jié)束,經(jīng)歷過戰(zhàn)爭痛苦折磨的人們,想方設法地為化解沖突,促進世界的安定和平而努力,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今天我們在這里舉行多元文化多元宗教的對話,探討如何通過教育促進和平,這正符合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創(chuàng)立的初衷。可以說我們是以最好的方式來慶祝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成立七十周年,今天匯報的題目就是從《群書治要》看圣賢教育的重要性。我們一起學習三個問題:

第一,為什么圣賢教育為當世所急需?

第二,中華傳統(tǒng)圣賢教育的核心是什么?也就是說與西方文化相比,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特色體現(xiàn)在哪里?

第三,如何進行圣賢教育,才能夠深入人心?

首先我們看第一個問題,為什么圣賢教育為當世所急需?

在《孟子》上說了這樣一句話:“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于禽獸。”意思是說人們吃飽了飯,穿暖了衣服,過上了安逸的生活,但是如果沒有倫理道德的教育,人就會墮落得離禽獸不遠了。所以他說人和禽獸的區(qū)別幾希,這個幾希就是一點點的意思,只不過這一點點的東西人把它保留下來了,而動物卻把它給喪失了。那么這一點點的東西是什么?那就是人懂得禮儀,懂得“義”,知道用禮和義,節(jié)度自己不合適的欲望和行為。我們看現(xiàn)在全世界出現(xiàn)了環(huán)境危機,出現(xiàn)了貪污腐敗的問題,食品安全的問題,甚至還有黑幫勢力,這些原因歸根到底就是因為喪失了教育。當然很多人又不免提出質(zhì)疑,說我們只要嚴格法律監(jiān)督機制,這些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教育起不到必要的效果,但是如果我們僅僅制定了嚴格的法律和監(jiān)督機制,卻忽視了倫理道德的教育,會有三個問題是不可以解決的。

第一個問題就是難于防患于未然。在《禮記》上有這樣一句話,說:“禮者,禁于將然之前;法者,禁于已然之后。”禮儀的教化,倫理道德的教育,可以防患于未然,讓人們根本就不去做壞事兒,而法律的制裁,是等消極結(jié)果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再給你事后的懲罰和補救,但是,它所產(chǎn)生的惡果是不可避免的了。

關(guān)于這一點,我們可以通過中醫(yī)和西醫(yī)的對比來說明。在《群書治要》上記載著魏文侯的一個故事:他知道,扁鵲是一個名醫(yī),有一次就把他請來了,向他請教,說我聽說你有兩個哥哥也是醫(yī)生,你們?nèi)齻€兄弟之中究竟誰的醫(yī)術(shù)最高明?扁鵲就說我的大哥,醫(yī)術(shù)最高明,為什么?因為他在病人還很健康的時候,給他教一些養(yǎng)生的辦法,告訴你要按著自然規(guī)律飲食起居,這個人基本上不得病,但是他的名聲出不了病人所居住的家;我的二哥醫(yī)術(shù)其次,他是在這個病人病了有小小的征兆的時候就給你對治,但是他的名聲出不了病人所居住的這一條街;我的醫(yī)術(shù)是三個兄弟中最差的,但是我的名聲卻傳遍了整個諸侯國,為什么?因為我是等這個人已經(jīng)病入膏肓了,不得不采取一些大的手段,比如說要給他做手術(shù),鉗開他的血脈,給他針灸,再吃一些有副作用的湯藥,最后三下五除二把他從死亡線上給救回來了。大家一看都佩服得不得了,說扁鵲這個人可以妙手回春,起死復生,所以我的醫(yī)術(shù)雖然最差,但是我的名聲卻傳遍了整個諸侯國。

諸位朋友,我們從這里體會到了,為什么現(xiàn)在的西醫(yī)影響超過了中醫(yī)?為什么西方管理方式的影響超過了中國的管理方式嗎?因為中國人講防患于未然,讓這個消極現(xiàn)象根本就不發(fā)生,但是一般人看得沒有那么深遠,誤以為他沒有效果。

在《尸子》上《群書治要》里面有一本書叫《尸子》,它給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比喻,假設你們家的房子著火了,有人過來把火給你撲滅了,你一定會怎么樣啊?一定會對這些人感恩戴德,但是那些上了年紀的有經(jīng)驗的人,其實很早就提醒你,要注意把這個墻壁的縫隙補好,把這個煙囪做好,你如果聽了他的勸告,終身都沒有失火之患,但是你卻怎么樣了?你卻當成了耳旁風,覺得這個人真嘮叨真煩,不當一回事。同樣的道理,假設一個人現(xiàn)在被關(guān)進了監(jiān)獄,有的人能夠把他從監(jiān)獄里救出來,使他免于牢獄之災,他會怎么樣?他們家全家的人都會對這個人感恩戴德,問題是什么?問題是那些教導人們?nèi)柿x慈悌道理的人,告訴你要有仁愛之心,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不能夠隨便貪污受賄,要有仁愛心,要尊敬長者,不能夠觸犯法律,這些道理如果你認真地聽取了,保證你一生都不會被關(guān)進監(jiān)獄,一生都不會有牢獄之災。但是我們怎么樣?我們卻認為浪費我們的時間,我們?yōu)槭裁匆犨@些道理?所以對這些人反而不知道感恩戴德。這個故事就告訴我們圣賢教育可以防患于未然,但是一般人看不到它的重要性,反而把他給忽視了。如果我們忽視了道德教育,只是專注于法律的健全和嚴酷。還會導致第二個問題,那就是“民免而無恥”。

什么意思?就是人們因為懼怕法律的嚴苛、法律的懲罰,不敢去做壞事兒,但是沒有羞恥心。比如說我們看現(xiàn)在很多的西方國家出現(xiàn)了很多的反社會行為,比如說我在一九九九年的時候到英國去讀博士,經(jīng)常聽他們的電視臺在討論一件事,就是如何處理越來越嚴重的青少年以強凌弱現(xiàn)象,而這些嚴重的現(xiàn)象非常地普遍,被稱為大不列顛不為人知的恥辱。這些問題很嚴重,雖然沒有觸犯法律,但是已經(jīng)對社會和諧造成了嚴重的危害,比如說青少年吸毒、酗酒、賣淫、鄰里糾紛等等。這些青少年的年齡還很小,達不到法律制裁的標準,這些現(xiàn)象怎么處理?議會開了很多的會,但是沒有好的解決辦法。在《群書治要·淮南子》上說了這樣一句話:法律可以把不孝敬父母的人殺掉,但是培養(yǎng)不出像孔子、曾子那樣高尚的德行,法律能夠把偷盜的人判處刑罰的處罰,但是培養(yǎng)不出像伯夷那樣廉潔的節(jié)操。孔老夫子培養(yǎng)的徒弟有三千多人,每一個人在家孝敬父母,出門尊敬長輩,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是社會大眾的表率,靠的是什么?靠的是道德教育。

如果我們只是重視法律的嚴苛,忽視了道德教育會產(chǎn)生的第三個問題,那就是《老子》上所說的“法令滋彰,盜賊多有”就是我們的法律條款,一天比一天地更嚴厲,更具體,更細致,滲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是社會上違法亂紀的人卻越來越多。我們看現(xiàn)在監(jiān)獄已人滿為患,政府以警察短缺為由的現(xiàn)象比較普遍,通過嚴苛的法律可以把犯罪的人關(guān)進監(jiān)獄,但是問題因此就得以解決了嗎?人們在監(jiān)獄里互相學習,互相交流,學到的是更加狡詐的作案方式,一旦被放回到社會,仍然會危害人群。有一次我們在參加一個國際會議,有一位西方的學者還是一位女士,就站起身來用非常諷刺的口吻說:“你們中國人千萬千萬不要盲目向西方人學習,為什么?因為我們的西方國家并不像你們想像地那么理想,恰恰相反,還出現(xiàn)了你們幾千年前的老子所描述的情形。”什么情形?很難得,一個西方的學者引用了老子的話“法令滋彰,盜賊多有”。在《群書治要·袁子正書》上說了這樣一句話:不能制止人們作惡的心,僅僅是以刀具、刑罰制裁人外在的行為,就是你每一天在外面判處死刑,執(zhí)行法律都不可能制止作奸犯科的事情發(fā)生。所有這些闡述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什么道理?那就是“人心正則國治,人心邪則國亂”。所以諸多問題產(chǎn)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人心壞了,而要挽回人的良心,光靠法律監(jiān)督機制是不夠的,必須加強圣賢教育。

第二個問題,中華傳統(tǒng)圣賢教育的核心是什么?和西方文化相比,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特色是什么?如果說西方文化的特色是“宗教文化”的話,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特色就是“倫理文化”,中國傳統(tǒng)倫理教育的核心就是“五倫大道”。上午我們尊敬的上凈下空老和尚也給我們提到“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在這里,我們想特別強調(diào)一下“君臣有義”因為從領導者與被領導者之間的關(guān)系,我們可以理解什么是中國式的管理?

中國式管理的精髓是什么?“君”就是領導者,“臣”就是被領導者。領導者,必須有仁愛之心,也就說做領導者的不僅僅要領導管理,還要給他當父母,像父母關(guān)愛兒女一樣地去關(guān)愛他。這還不夠,還要當他的老師,教導他為人處事待人接物的道理。所以一個好的領導者必須同時具備三個職能,那就是“君、親、師”,“君仁臣忠”給我們帶來的管理境界是什么?

在《史記》上記載:鄭國的子產(chǎn),在做鄭國宰相的時候,他把法律設計得非常地嚴苛,只要你觸犯法律就給予嚴懲,結(jié)果老百姓被嚇得戰(zhàn)戰(zhàn)兢兢,沒有人能夠欺騙他。他達到的是“不能欺”的境界,他把這個法律監(jiān)督機制設計得很嚴密,很合理。西門豹在治鄴縣的時候,做鄴縣的地方官,他把法律設計得很苛刻,結(jié)果老百姓“不敢欺”騙他。

但是,孔老夫子的弟子子賤在治理單父的時候,他在加強法律和監(jiān)督機制的同時,特別把孔老夫子所教導的“仁愛忠恕”的理念運用到管理之中,最后達到的什么境界呢?達到的是“不忍欺”的境界。老百姓不忍心欺騙他。那么他治理單父究竟有多好呢?他的一位同學叫巫馬期也很想了解一下,于是他就到單父去微服私訪,就趁著夜色來到了單父,看到有一個人在月色下捕魚,結(jié)果很奇怪的是,就是他捕上了很多魚,但是看了一看又把這些魚給放回到河里去了,巫馬期看了覺得奇怪,就走上前去問,他說:“我看您捕魚,為什么捕上了很多魚又把它給放回到河里去了?”這個人是怎么回答的呢?他說:“我們的長官子賤告訴我們,不要去捕撈那些還在生長中的小魚,而我剛才所捕上來的,恰恰是那些還在生長中的小魚,所以我又把他們給放回到河里去。”巫馬期聽了之后,非常地感慨,回去向孔子稟告,說:“子賤治理單父能夠達到即使沒有人監(jiān)管,在夜色下捕魚,但是就像有嚴刑峻法就在身邊一樣,不知道他是如何達到這種境界的?”孔老夫子怎么說?孔老夫子說:“我曾經(jīng)聽子賤說過,一個人對自己身邊的人和事有至誠恭敬之心,有精誠之心,這個影響自自然然地就會波及到遠方,我想他是把這種管理的方法運用到治理單父之中了。”

所以你看“不敢欺,不能欺,不忍欺。”究竟哪一個層次的管理是最高層次的管理呢?當然是“不忍欺”。

但是我們的企業(yè)包括政府管理又在追求哪一個層次?諸位朋友,現(xiàn)在說到最高明的管理,請問最高明的管理在哪里呀?諸位朋友,如果您是做企業(yè)的企業(yè)家,在一個有兩百年歷史的企業(yè),還有一個有五千年歷史的企業(yè)之間,你要去選擇學習,請問您會選擇到哪里去學習呢?對呀,我們當然選擇去向一個有五千年歷史的老字號去學習。一個有兩百年歷史的企業(yè),當然有它的成功之處,否則連兩百年也不能維持,但是畢竟沒有一個有五千年歷史的企業(yè)更經(jīng)得起風吹雨打,更經(jīng)得起歷史的考驗。但是在中國經(jīng)歷了“五四運動”和“十年文革”之后,由于我們對傳統(tǒng)文化的過度批判,使我們一度喪失了對傳統(tǒng)文化的自信心,最后導致的是一個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古國,卻要向一個有兩百年歷史的國家學管理。所以有一批企業(yè)家萬里迢迢坐了飛機,來到了美國,要向通用公司學管理,通用公司的人很謙虛,他說我們這一套管理都是從日本豐田公司那里學來的,你們不如直接到日本去學,學得更加徹底,結(jié)果這群企業(yè)家又坐了飛機,從美國飛到了日本,但是他們下了飛機,來到了日本豐田公司的大門口,還沒有入門的時候,就看到在門口赫然寫著幾個大字,他們還都認得,寫的是什么呢?寫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論語》上孔老夫子的教誨。所以在二戰(zhàn)之后,在日本凡是稍有成就的企業(yè)家,可以說無不是熟讀《論語》。比如說被譽為日本金融的最高指導者,日本的企業(yè)之父,日本的金融之王的澀澤榮一,就是一手執(zhí)《論語》,一手持算盤,開創(chuàng)了日本儒家式的企業(yè)經(jīng)營之風,被譽為“二十一世紀管理”的稻盛和夫的管理,他在一年左右的時間就把瀕臨破產(chǎn)的日航,變成了效益最好的一個企業(yè),在所有的航空公司中效益最好的一個企業(yè)。當中央電視臺的記者去采訪的時候,他怎么回答的?他說我不過是把中國傳統(tǒng)倫理道德教育的理念運用到管理之中,這是因為我在年輕的時候讀了孔子孟子這些圣賢人的著作,才成就了今天的我。所以我們從這里能看到了,在金融危機之后啊,很多的企業(yè)家都茫然了,說我們以前做企業(yè)都是像雷曼兄弟去學習的,結(jié)果現(xiàn)在好了,他們都破產(chǎn)了,請問我們應該向誰去學習?我們也看到了一些開明的企業(yè)家,比如說我們將要匯報的蘇州固锝企業(yè),還有像北京的匯通匯利企業(yè)等等,這些有遠見的企業(yè)家,把他們的目光轉(zhuǎn)向了具有幾千年文明歷史的中華文化,創(chuàng)下了很多中國式管理的最佳案例,當這些案例普遍地出現(xiàn)在大江南北的時候,才讓我們重拾了對傳統(tǒng)文化的信心。這就是告訴我們,中國式的管理就是領導者仁慈,而被領導者竭盡全力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對領導者忠心。所以這個忠在古代解釋為“盡己之謂”,竭盡全力地把領導者交給自己的工作做好,這就是盡到了忠心。

在東南亞金融危機的時候,像西方也有很多企業(yè),資金周轉(zhuǎn)不靈了,這個時候拿不出工資支付給員工,結(jié)果很多的員工在這個時候就紛紛地跳槽,甚至去上街示威游行。為什么?因為你不給我工資,侵犯了我的人權(quán),他們都紛紛地去示威游行。諸位朋友,我們知道韓國的員工是怎么做的嗎?韓國的員工不僅沒有去罷工、示威游行,反而把他們平時的積蓄,平時的存款全都拿了出來,交到了老板的手上,他們說:“老板,這幾十年來,我們之所以有一個穩(wěn)定的收入,養(yǎng)家糊口,都是得益于您對我們的關(guān)愛,現(xiàn)在企業(yè)遇到了瓶頸,遇到了困難,我們愿意和您同舟共濟,共度難關(guān),這些錢請您先拿去用,等企業(yè)經(jīng)營狀況好轉(zhuǎn)之后再說。”

諸位朋友,我們看到了,中華文化影響不僅僅是中國,也影響到了周邊的國家,包括日本、韓國、越南等等。所以,從這里我們更加地生起了對中國文化的信心。我們從這里也提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中國在歷史上為什么沒有提出過人權(quán)的觀念?是中國人落后嗎?和西方人相比,不夠先進嗎?當您真正深入了解傳統(tǒng)文化之后,你明白了“君仁臣忠”的道理之后,你就明白了,中國在歷史上之所以沒有提出人權(quán)的觀念,是因為它沒有必要,因為他有更好的觀念,已經(jīng)把人權(quán)問題解決得非常好了。比如說我們現(xiàn)在有很多的企業(yè),把傳統(tǒng)文化引入到企業(yè)管理之中,那么到年底的時候,這個企業(yè)員工也出現(xiàn)不滿了,但是他的不滿和一般的企業(yè)是不一樣的,他不滿在什么地方?我給大家說一個北京企業(yè)的實際故事:

有一位管理人員拿到了年終獎,他就去找他們的總經(jīng)理,他說:“老板啊,今年你給我的年終獎是不是太多了?大大地超乎了我的想像,我能不能把更多的錢用于企業(yè)的擴大再生產(chǎn),用于弘揚傳統(tǒng)文化呢?”這是我們學習了傳統(tǒng)文化之后,企業(yè)的員工出現(xiàn)的實際案例,在這樣的企業(yè)之中,老板不僅僅關(guān)心到員工的經(jīng)濟收入,而且關(guān)心到他家庭的幸福,夫妻和睦相處,兒女的教育,關(guān)心到他的方方面面。員工對老板感恩戴德都來不及,還需要拿著人權(quán)去和老板討價還價嗎?所以在中國歷史上沒有提出很多的觀念,并不是中國人落后,而是因為他有更高明的理念,把這些問題已經(jīng)解決得很好了。比如說中國人為什么沒有提出環(huán)境保護的觀念?因為中國自古以來都有天人合一的理念,從來認為人是自然界的一分子,人和自然是一種伙伴的關(guān)系,沒有資格去征服、改造、破壞自然環(huán)境,所以在歷史上環(huán)境保護問題從來沒有成其過問題。再比如中國人為什么沒有提出過心理健康的問題?很多人說你看西方人有心理醫(yī)生,有問題還可以去找心理咨詢,中國人就沒有提出這一套,但是諸位朋友,我們打開中國的任何一本經(jīng)典,它的核心內(nèi)容都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而修身的前提是什么?就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經(jīng)過了這四個步驟之后才談得上修身,所以每一部經(jīng)典都是在調(diào)理你的心理健康。諸位朋友不妨試一下,當你有煩惱的時候。你打開一本《格言聯(lián)璧》,打開一本《格言別錄》《增廣賢文》《了凡四訓》等等,只要耐心看上幾頁,我相信你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所以中國人沒有提出心理咨詢,是因為沒有那么多的心理問題,沒有必要有心理醫(yī)生。

第三個問題,我們講一講如何進行圣賢教育才能深入人心,也就是中國古人在圣賢教育方面,積累了哪些的經(jīng)驗?第一個經(jīng)驗就是高度重視道德教育,并且將道德教育視為一個由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宗教教育所構(gòu)成的完整體系。早在《禮記·學記》上就說:“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建立一個國家,建立一個企業(yè),領導一個國家的百姓,領導一個企業(yè)的員工,什么是最重要的?倫理道德的教育,做人的教育是最重要的,因為教育的目的很明確,就是使人的善良不斷地增長,而使人的過失得以挽救,所以做人的教育——道德教育是教育的基礎和核心。我們由此就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現(xiàn)代的教育出現(xiàn)了什么問題?現(xiàn)在的教育出現(xiàn)了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它重視的是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忽視了倫理道德的教育。比如說,在我們中國有一個名牌大學,一個特別著名的院校,招了一個省的狀元,這個省狀元連續(xù)三年全都是他們省的狀元。那很多人就奇怪了,說既然都是省狀元了,為什么還需要考三次?因為在中國,只要你考了省狀元,政府都給你獎勵,第一年考上了省狀元呀,就給了他十萬塊錢的獎金,結(jié)果他拿了這個獎金,覺得這個錢很好賺,怎么樣?他拿了錢之后啊,就故意退學,第二年又接著高考。結(jié)果怎么樣?他又考了一個高考狀元,又拿了十萬塊錢的獎金,第二年又接著退學,第三年再高考,結(jié)果又考了一個高考狀元,又賺了十萬塊錢的獎金。你看看一次高考賺了三十萬塊錢,聰明不聰明?確實是很聰明,而且從此以后,他就為自己找到了一個好的職業(yè),什么職業(yè)?就是每到高考之前,他就被各個學校請去講如何成為高考狀元。諸位朋友,中國人講“仁、義、禮、智、信”,這個“信”就是誠信,是做人的底線,最起碼的道德要求,但是他對自己這種不誠信的行為沒有感覺到不好意思,而同學之間也沒有對他有指責和批評,甚至還很羨慕。

有人能把人才分成了四個等級:有才有德是正品,一個人又有德行,又有才能,這是我們社會所急需的,被稱為是正品最好的;有德無才是次品,這個人有德行,但是才能不足,我們培養(yǎng)培養(yǎng)他還可以用,不會對我們的國家造成很大的危害,雖然不如正品的那樣好,但是是次品,還勉強可用;有才無德是毒品,這個人很有才能、很聰明、很有技能,但是沒有德行,這個對我們的國家和社會會造成嚴重的危害;最后無才無德是廢品,又沒有德行,又沒有才能,當然這樣的人比較少。

諸位朋友,我們現(xiàn)在的學校教育,把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當成了人才呢?因為忽視了做人的教育,專注于知識和技能的培訓,我們把培養(yǎng)“毒品”,作為人才了。經(jīng)常有網(wǎng)站被黑客給破壞了,經(jīng)常有一些高科技的犯罪發(fā)生了,校園槍擊案也出現(xiàn)了,這些問題都是缺乏“倫理道德教育”所導致的。中國古人對于道德教育的重視是從家庭開始的,家庭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開始。早在幾千年前,周文王的母親太任在懷孕的時候,她就非常地重視胎教,她不好看的景色不去看,淫詞歌舞不去觀聽,口里講的話很溫柔,連傲慢的言語都沒有,更何況粗魯罵人的話呢?正因為周文王的母親是一位圣人,所以她教出的孩子,文王也才是一位圣人。

孩子出生了,眼睛一睜開還不會說話,不意味著他沒有在學習。他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就像這個攝像機一樣,深深地印在孩子的腦海里,成為他以后為人處事、待人接物的原則。但是現(xiàn)在我們很多人都不明白這一點了,很多的母親一邊抱著孩子喂奶,就一邊在生氣、說謊、罵人,結(jié)果這些都被孩子給看到了,他也學會了生氣、說謊和罵人。家庭教育始從胎教貫穿了一個人一生的過程,到終的時候是慎終追遠,謹慎地辦理喪事,追奠亡故的先人,這個民風自然淳厚。所以中國人還有祭祀祖先的傳統(tǒng),家家戶戶都有祠堂,祠堂里供奉的是祖先的牌位,每到春秋祭祀的時候,把全家族的人召集在祠堂之中,干什么?宣講祖先的德行,說你們家哪朝哪代,有哪一位有德行的人,他對國家有什么貢獻,他有什么德行,我們需要學習和效仿,你作為他的后代子孫,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要小心謹慎,不要給祖先抹黑。祠堂是教孝的,我們想一想,一個人連祖先都能夠念念不忘,對于眼前的父母哪有不照顧的道理?他不可能一邊去祭祀祖先,一邊還打爹罵娘,這個于情于理都是不合適的。學校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延續(xù),而學校教育的首要內(nèi)容就是教導孩子如何孝順父母。

正如上午我們尊敬的老教授給我們指出的,中國的文字也是一個教育的符號,比如說我們看這個“孝”,上面是一個“老”,下面是一個“子”,告訴我們上一代和下一代是一體的,不是兩個。現(xiàn)在人說父母和兒女之間有代溝,回顧中國的歷史,幾千年從來沒有出現(xiàn)過代溝這個詞,為什么?因為有孝的教育,當兒女和父母之間有代溝的時候,一定是做兒女的沒有盡心盡力地和父母去溝通,那么上一代還有上一代,下一代還有下一代,這上一代和下一代自始至終都是一體的,過去無始,未來無終。這個“孝”字推廣開來,就是佛教所講的“豎窮三際,橫遍十方”,這就是我們的佛性、我們的法性,就是我們所說的無量光、無量壽。用道教的話來講,就是“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不僅我和其他的人是一體的,我和自然界和萬物都是一體的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正是這樣一種“一體”的宇宙觀,讓我們和人相處的時候沒有對立,所以孟子說“堯舜之道,孝悌而已矣”。

我們都知道舜被列為二十四孝之首,為什么他被列為二十四孝之首?因為舜的后母,還有他的父親,還有一個弟弟,三番五次地要置他于死地,但是舜不僅沒有懷恨在心,想著去報復他們,反而總是反省自己做兒女的沒有盡到孝道,不能夠讓父母歡心,雖然得到了天子之位,還經(jīng)常到原野上去哭泣,最后他的德行感化了他的后母,感化了天下的百姓。舜被列為二十四孝之首,告訴我們什么?告訴我們一個仁者的心中沒有和任何人起對立,這就是中國人所說的“仁者無敵”。什么叫“仁者無敵”?很多人把這句話給誤會了,說那個仁者打遍天下無敵手,錯了!仁者在內(nèi)心的深處不和任何一個人起對立,這是中華文化的精神,所以才能夠化敵為友。靠什么去化?靠的是仁慈真誠的心感化,所以中國人在歷史上能夠做到協(xié)和萬邦。譬如說在唐朝的時候,唐太宗李世民用《群書治要》治理國家,結(jié)果萬國來朝,中國被譽為華夏之族、禮儀之邦。它當時的狀況好到什么程度呢?外國的使者要和太宗皇帝對上話,必須要經(jīng)過七重翻譯,要經(jīng)過七個人翻譯之后,才能夠和太宗皇帝對上話。我們就知道,那個國家那是紛紛地要來學習,特別仰慕中國的文化。所以中國的皇帝被稱為“天可汗”,就是天底下公認的領導者,這個公認的領導者并不是中國憑著自己武力的強大,四處充當國際警察,干涉別國內(nèi)政,而是自己把自己的國家治理好,人與人之間相處,禮義廉恥、文質(zhì)彬彬,最后怎么樣呢?感召了鄰國還有外邦的人來學習,推崇他為天底下公認的領導者。中國人不講“霸天下”,而是講“王天下”,就是稱王天下,這個“王”就是自己做好一個榜樣,讓大家來學習來效仿。我們中國文化之所以能夠?qū)κ澜绾推阶龀稣鎸嵉呢暙I,就是因為它有這種“孝”的文化,有這種仁者無敵的觀念,中國古人核心的價值觀就是“孝悌”,把對父母的“孝”,對兄弟的“友悌”之心向上提升,就變成了互愛,也就是《論語》上所說的“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互愛之心再向上提升就是互助,那就是《孟子》上所說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大家都知道在汶川地震中,中國政府和人民的迅速反應引起了世界的矚目。在海地地震之中,到達海地救援的是離他非常遠的中國的救援隊,什么原因?就是因為中國人有這種仁愛互助的心。而這種互愛互助的心再向上提升,就是大同世界。這個大同世界,就是我們現(xiàn)在習主席所宣揚的“中國夢”。中國的強大不僅不給世界帶來威脅,而且?guī)砹烁拥陌捕ā⒑椭C和幸福。這個就是我們習主席在去年的三月二十七日,曾經(jīng)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演講中所提到的:“只要世界人民在心靈中堅定了和平理念,揚起了和平風帆,就能形成防止和反對戰(zhàn)爭的強大力量。”而我們在中國文化中找到了這種和平的理念,我們也相信了,正如像英國著名的歷史學家湯恩比先生所說的:能夠解決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的,只有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

湯恩比先生是英國的著名歷史學家,專門研究了各個國家的文明發(fā)展史,最后從文化學的角度提出了這樣的論斷,我們相信不是偶然。社會教育是道德教育的擴展,社會教育就是指詩詞、歌舞、戲劇、小說等等,這些社會教育都秉持了孔老夫子的一個重要理念,那就是“思無邪”,不要給人們帶來邪曲不正的行為和思想。在古人看來,詩詞歌舞、戲劇小說、文學作品、文藝表演,都應該起到教化人心的作用。孔老夫子還沒有到一個地方,沒有問這個地方的正事辦得如何,他首先聽一聽他們流行什么音樂,結(jié)果他就明白了這個地方的社會風氣如何。從這里我們也引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我們到底應該流行怎樣的音樂?在《群書治要·史記》上說:“古圣先王制禮作樂,并不是要滿足人們耳目口腹的欲望,而是教導人們養(yǎng)成正確的好惡之心,返回到做人的正路上來。”而在《群書治要》的另一本書《呂氏春秋》上,對亂世音樂的特點做出了這樣的描述,他說:“亂世的音樂,如果我們演奏木質(zhì)革質(zhì)的樂器,它發(fā)出的聲音就像打雷,演奏石質(zhì)銅制的樂器的聲音就像霹靂,演奏絲竹歌舞音樂,它的聲音就像大嚷大叫,用這樣的聲音來驚駭人的心氣,搖動人的耳目,動蕩人的性情是可以辦到的,以此作為音樂來演奏,絕對不可能給人帶來快樂。這個音樂越是奢侈,人民越是抑郁,國家越是混亂,而君主的地位越是卑微,這也就失去了音樂本來的目的了。”從這里告訴我們,很多的音樂對于我們的性情培養(yǎng)并不是非常有益的,在后天我們的水結(jié)晶實驗之中的水結(jié)晶,給我們以更加鮮明的方式表明了這一點,到時候大家一看就一目了然了。

中國古人的文化被稱為“禮樂文化”,通過禮樂,通過禮規(guī)范人外在的行為,通過音樂調(diào)伏一個人內(nèi)心的性情,這樣一配合就成為文質(zhì)彬彬的君子。宗教教育被稱為道德教育的完滿,這個宗教教育,比如說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等等,他們要到中國來傳教的時候,中國的皇帝把他們的經(jīng)典打開一看,里邊核心的內(nèi)容都是仁慈博愛,這是中國的皇帝看了很歡喜,歡迎來傳教,為什么?因為中國文化非常地有包容性,他的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和而不同”,什么叫“和而不同”?這個“和”我們可以看這個音樂,它有不同的音符,這種不同的音符配合在一起,才演奏出一個美妙的樂章,如果只有一個音符,這個就叫“同”。再比如我們一個大花園,有五顏六色的花共同配合,讓我們感覺五彩繽紛,美不勝收,但是如果只有一種鮮花一個顏色,這個就叫“同”,而中國文化強調(diào)什么?強調(diào)“和而不同”。無論是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印度教、道教、佛教,雖然看起來是不同的宗教,但是他們的核心思想都是引導人們向善,都是宣揚仁慈博愛、誠實守信,所以中國皇帝歡迎他們來傳教。正是這四種不同的教育共同配合,才把人教好了,社會安定和諧了。

第二個經(jīng)驗,就是強調(diào)了道德教育的先后次序,并且通過各種制度建設,保證推行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有規(guī)律的,也是有先后次序的。道德教育從哪里做起?中國人講“百善孝為先”,因為一個人,人生在世對我們恩德最大的無過于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如果一個人連父母這么大的養(yǎng)育之恩都不能記在心上,想著去報答的話,請問還有誰的恩德值得我們念念不忘想著去報答呢?所以一個人不孝敬父母,這一生有一個重要的處事原則沒有樹立,那就是恩義、情義、道義的處事原則,這種原則沒有樹立,他不會什么原則都沒有,取而代之的就是一種“以利害、功利為取舍”的處事方式。這件事對我有利有好處,我就會全力以赴,當這件事由利變成害的時候,對不起,我就做出忘恩負義的事情來。所以《孝經(jīng)》上說一個人不愛他的父母親去愛別的人,是和“禮”相背離的,一個人不尊敬他的父母親去尊敬別的人,這也是和“德行”相背離的。在《孔子家語》上記載著魯國的國君向孔老夫子來請教,他說:“我聽說向東擴展房屋是一件不吉祥的事,這件事到底可信還是不可信?”孔老夫子怎么回答的?孔老夫子說:“我聽說天下有五種不吉祥的事,但是向東擴展房屋并不包括在其中。哪五種不吉祥的事呢?損人利己,對自身招致不詳,這是第一種不吉祥的事;把老年人放置在一邊,不去照顧,不去贍養(yǎng),所有的關(guān)愛都放在了孩子的身上,這個給家庭招致了不吉祥;把孩子培養(yǎng)成小公主、小皇帝不能夠家風、家業(yè)、家道代代相傳,把圣賢的人放置不用,任用的都是不賢德的人,這是一個國家的不吉祥;上了年紀的人,有經(jīng)驗的人不愿意去教導了,因為年輕人沒有謙虛好學的心了,這是社會風氣的不吉祥;圣賢人都隱居起來,而愚鈍的人、沒有智慧的人、自私自利的人都把持了領導的位置,這是天下的不吉祥。”孔老夫子最后強調(diào)說:“我聽說天下有這五種不吉祥的事,但是向東擴展房屋并不包括在其中。”

諸位朋友,有很多人都知道中國人講風水,大家聽過“風水”這一個詞吧,也就是我們的自然環(huán)境,我們所居住的地方和我們?nèi)说倪\氣是有關(guān)系的,古人把它稱為“風水”。而真正的風水在哪里?孔老夫子告訴我們“福田靠心耕”,真正的風水在我們的自己內(nèi)心。所以古人講“一切福田不離方寸”,這個“方寸”就是指我們的心。又說“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什么意思?一個有福的人,他自自然然地居住在風水好的地方,而這個風水好的地方,一定是被那些有德行的人所居住。即使你選擇了一個很好風水的地方,但是自己沒有德行,結(jié)果過了一段時間,這個好的風水也會被這個惡人所破壞了,而即使這個地方風水開始不怎么樣,但是有一個心地非常善良的人,很有德行的人去居住了一段時間,這個風水就變好了,所以真正的風水在自己的內(nèi)心。

在《易經(jīng)》上說“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這才是恒常不變的道理,很多人說現(xiàn)在官場腐敗,你看中國人腐敗這么厲害,都是因為傳統(tǒng)的官本位的文化所導致的,實際上我們對傳統(tǒng)的官本位文化,并沒有深刻的理解,中國古人對于官,對于領導者特別地尊重,為什么尊重?因為他有一個選官的前提,這個前提,就是《傅子》上所說的:爵位就是領導者的位置,沒有德行的人就不授予給他,俸祿用我們現(xiàn)在話說就是工資獎金,你沒有對國家建功立業(yè),就不給予,中國古人尊重一個領導者,尊重的是他的德行,因為他知道他的位置越高,就意味著他的德行越高,正是因為有這樣的選官的前提,所以中國古人特別尊敬領導者。從這里我們看到中國古人對于道德教育的重視,并不是一句空話,而是通過各種制度來加以保證的。比如說從漢代開始,中國就實行了“舉孝廉”的人才選拔機制,就是把這個地方具有孝廉品質(zhì)的孩子選拔出來,來作為官吏的候補,由國家培養(yǎng)。因為一個孩子“孝”就會對國家“忠”,廉潔就沒有貪心,這是選官的兩個重要的標準。為了避免地方官把自己的親朋好友推薦出來,誰送錢給他多他就推薦誰,還有一個制度加以保證,那就是“進賢受上賞,蔽賢蒙顯戮”。也就是這個地方官為國家推薦的人才建功立業(yè),他確實對國家很有貢獻、德才兼?zhèn)洌@個推薦的人受到國家最高的賞賜,而一旦你手下有人才,但是你嫉賢妒能把它給埋沒了,蒙蔽了,一旦被發(fā)現(xiàn),這個地方官受到國家最高的懲罰。所以你看這些制度一實行,就把德才兼?zhèn)涞娜诉x拔到領導的位置上,這個德才兼?zhèn)涞娜诉x拔到領導的位置上,社會風氣就自然純善。

最后一點就是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一個最大的差別,它培養(yǎng)的是每一個人“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的意識。為什么中國人遇到事情不去責怪別人,而是反省自己呢?因為各自責,天清地寧;各相責,翻地覆。”遇到問題大家相互指責、相互抱怨、相互挑剔,這個時候就天翻地覆,情況越演越惡化;遇到問題大家都反省自己,這件事我錯在哪里,我應該盡到什么責任,結(jié)果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天清地寧。所以中國古人從小教導孩子“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假設我們每一個人都按著這個原則來要求自己,而不是指責對方,相信世界和平就不再遙遙無期。

現(xiàn)在在座的各位都是為了推動世界和平而來,來到了這個會場,我們也不妨反省一下自己,我們是不是真正地做到了尊敬的上凈下空老和尚所提出來的,他說:“在我的一生中,沒有我恨的人,沒有我不能原諒的人,沒有我不愛的人。”因為和平要從我們自己的內(nèi)心做起,如果我們的內(nèi)心還對別人有對立有沖突,那我們怎么樣去做推動世界和平的事業(yè)?所以“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也希望我們在座的各位從今天開始,也像我們尊敬的上凈下空老和尚那樣,能夠做到“一生之中沒有我恨的人,沒有我不能原諒的人,沒有我不愛的人。”

最后,恭祝大家身體健康!福慧增長!祝愿天下人民幸福!國泰民安!天下太平!謝謝大家! 

《群書治要》學習網(wǎng)

網(wǎng)址:www.zsmeizhi.com 備案號:京ICP備18013041號-1

網(wǎng)站建設多維網(wǎng)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