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余莉教授
掃描關注微信公眾號
劉余莉學館
掃描關注微信公眾號
劉余莉 教授
劉余莉 教授
在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理論研討會暨大型人文講座》節目----《品讀<群書治要>》開播式上,來自中共中央黨校、人民日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單位的數十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精辟闡述,現場氣氛活躍,掌聲陣陣。
與會專家認為,2017年1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這說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已上升為國家戰略。黨員領導干部和理論工作者要發揮好模范帶頭作用,以高度的文化自覺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個講清楚”,踐行“四個自信”,尤其是文化自信。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善于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當中汲取為政智慧。
中共中央黨校哲學部,中國哲學教研室主任喬清舉說:“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應建立在吸收和發揚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它應是中華民族及其文化的偉大復興,習總書記“8·19”講話,其中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植于中華文化沃土,反映中國人民的意愿。”
北京大學元培學院黨委書記兼副院長孫華說:“把思想道德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教育結合起來,通過理論聯系實際的教育實踐,把自信傳遞給學生。”
海口廣播電視臺邀請中共中央黨校劉余莉教授,圍繞學習研究習總書記一系列治國理政思想,錄制了52期大型人文節目《品讀<群書治要>》。
中共中央黨校哲學部教授劉余莉說:《群書治要》這個“治”主要就是治國,比如它里面對“道德教育”的重視,對“以德治國”,“依法治國”的論述,所以我們只要深入下去就能夠深受其益。
與會專家和嘉賓現場觀看了《品讀<群書治要>》樣片,稱贊節目緊密聯系當下黨員干部加強學習教育和道德修養等實際,希望能在更多平臺、更大范圍內得到傳播推廣。
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戴木才說:“中國古代的詩不是一種簡單的詩,它是什么,實際上就是一種道德,一種美德,比如我們讀文天祥的詩‘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講的是忠,讀林則徐的詩是‘茍利國家生死已,豈因禍福避趨之',愛國。”
海口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忠云說:“我們將大力鼓勵和支持廣大文藝工作者以經典原著,大力推進經典文學作品的整理、翻譯、改編等。”
《品讀<群書治要>》將在海口廣播電視臺各頻道、頻率,中共中央黨校理論網、海廣網等媒體平臺首播和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