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姜浩穎、馮金冉、鄧超然 圖 | 劉震寰等
2025年4月26-27日,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群書治要》傳承工作委員會應邀在寧夏人民會堂舉辦《群書治要》傳統文化公益講習會,吸引了社會各界賢達及來自全國各地的傳統文化愛好者近1000人參會。本次講習會主講老師是: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哲學部教授、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群書治要》傳承工作委員會主任劉余莉教授;副主任劍橋大學博士、博士后聶菲璘、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博士羅嘉羽、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碩士崔欣,講習會由美國南加州大學碩士劉懿霄與寧夏人民會堂范小娟主持。會議圍繞《群書治要》這一治世寶典的當代價值與實踐意義,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探索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理論內涵與實踐路徑。
開幕式:文化傳承與時代使命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譚英致歡迎辭,她強調,《群書治要》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之精華,凝聚了經史子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智慧精髓,對新時代提升治理能力現代化、促進社會和諧、加強公民道德建設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呼吁社會各界人士攜手共進,在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導下,堅持“兩個結合”,以傳統文化滋養心靈,用經典智慧點亮心燈,讓傳統經典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提供精神滋養和智慧支撐。
專題講習亮點紛呈,多維解讀典籍智慧
劉余莉教授:分享中國式管理智慧
劉余莉教授以《傳統文化與中國式管理》為題,系統闡述了中國傳統治理智慧在現代管理中的實踐價值。她首先從治國之道切入,指出中國歷史上"不忍欺"的至高治理境界需要通過“為政以德”來實現,強調治理者要率先垂范、履行“君親師”職責,在“富之教之”的理念指導下,既要讓百姓豐衣足食,更要通過“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的道德教化達到“近悅遠懷”的理想狀態;在管理之道方面,提出“禮主刑輔”的核心思想,認為“法者禁于已然之后,禮者禁于將然之前”,通過道德教化實現“防范于未然”;在致富之道上,闡釋“德本財末”的財富觀,以“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的古訓警示財富必須取之有道;在理財之道方面,提出“財散人聚”的核心理念,強調德行對聚才興業的關鍵作用;最后回歸“道中之道”,從“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的視角,指出“正己化人”是根本,唯有通過推己及人、換位思考,實現“正己而不責于人則無怨”的家庭和睦,才能最終達成社會和諧、天下太平的治理目標。劉教授既深入挖掘傳統文化精髓,又緊密結合現代管理實踐,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系統的智慧參考。
聶菲璘博士:闡述德福一致觀
聶菲璘博士以《〈群書治要〉中的德福一致觀》為題,從修身和愛民兩個角度切入,闡述了德福一致的歷史驗證,并通過必然性、普遍性、相應性、歷時性、放大性、變易性六個方面深入分析了德福一致的作用原理。德福一致是個人成長與歷史發展的普遍規律,體現了“志于道”的和合宇宙觀。聶博士指出,無論是個人發展還是治國理政,都必須以德為本,只有厚植道德根基,方能成就持久福祉。
羅嘉羽博士:探討傳統文化與心理調適
羅嘉羽博士的報告主題為《傳統文化與心理調適》。羅博士從心理調適的意義入手,分析了心理失衡的原因以及心理調適的方法。當代社會,焦慮和迷茫愈加普遍化,根源就在于人們對宇宙人生真相的認知出現偏差,背離了“志在圣賢”的人生追求,甚至在追求功利主義、個人主義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她指出:“讀書明理,理得心安”,應當通過深入學習和研讀經典,汲取其中的智慧理念,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唯有淡化自我、積善成德,才能在明明德的基礎上,親民、止于至善,最終度過有意義、有價值的人生。
崔欣老師:強調孝親尊師的重要性
崔欣老師做了《孝道—人生的必修課》的報告,內容圍繞孝道的內涵、行孝的意義以及如何落實孝道展開。崔老師指出,事業成功、家庭美滿、身心健康等人生福祉都是以孝為根基的德行修養的外顯。“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是在具體生活中落實孝道的實踐指南。孝道是由對父母的孝敬存心推展至對于世界萬事萬物的仁愛之心,融攝了夫妻之道、兄弟之道、君臣之道以及朋友之道。以“孝”來實現家庭和樂、社會和諧、世界和平,充分發揮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修齊治平智慧。
嘉賓總結致辭
會后,中華慈善楷模、青海省青聯常委郭生芳女士分享了研習傳統文化與投身公益的深刻體悟。她指出,《群書治要》的智慧是人生幸福的源泉,并呼吁大眾共同成為傳統文化的學習者、踐行者和傳播者,讓這一文化瑰寶惠澤神州、光耀世界。國家能源集團寧夏煤業公司劉鑫艷女士表示,《群書治要》既是治國治企的智慧寶典,更是修身立德的人生指南。她計劃籌建《群書治要》研習工作室,以傳統文化之光點亮現代生活。長城物業集團市場總監竇宏艷女士表示,將以《群書治要》為智慧之舟,踐行知行合一,弘揚萬物一體的仁愛精神,共建和諧美好家園。
會議圓滿成功
本次公益講習會由寧夏回族自治區會務保障服務中心主辦,寧夏職業技術學院、寧夏今朝塞上商務服務有限公司承辦,西安市文慧文化書院協辦。作為新時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重要學術盛會,本次講習會通過構建高質量的傳統文化交流平臺,創新采用"理論研討+實踐探索"的融合模式,深入闡釋了“第二個結合”的實踐理路。
近年來,《群書治要》傳承工作委員會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持續深耕經典研究,守正創新、躬耕不輟,先后開展多項重點課題研究、出版系列學術論著,并定期舉辦公益講習會、讀書會及學術交流活動,通過宣講實踐古圣先賢數千年的修齊治平智慧,生動展現了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既夯實了堅定文化自信自強的歷史根基,更為建設具有強大思想引領力、精神凝聚力、價值感召力和國際影響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做出積極探索,為民族復興、強國建設貢獻力量。
文 | 姜浩穎、馮金冉、鄧超然 圖 | 劉震寰等
2025年4月26-27日,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群書治要》傳承工作委員會應邀在寧夏人民會堂舉辦《群書治要》傳統文化公益講習會,吸引了社會各界賢達及來自全國各地的傳統文化愛好者近1000人參會。本次講習會主講老師是: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哲學部教授、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群書治要》傳承工作委員會主任劉余莉教授;副主任劍橋大學博士、博士后聶菲璘、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博士羅嘉羽、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碩士崔欣,講習會由美國南加州大學碩士劉懿霄與寧夏人民會堂范小娟主持。會議圍繞《群書治要》這一治世寶典的當代價值與實踐意義,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探索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理論內涵與實踐路徑。
開幕式:文化傳承與時代使命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譚英致歡迎辭,她強調,《群書治要》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之精華,凝聚了經史子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智慧精髓,對新時代提升治理能力現代化、促進社會和諧、加強公民道德建設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呼吁社會各界人士攜手共進,在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導下,堅持“兩個結合”,以傳統文化滋養心靈,用經典智慧點亮心燈,讓傳統經典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提供精神滋養和智慧支撐。
專題講習亮點紛呈,多維解讀典籍智慧
劉余莉教授:分享中國式管理智慧
劉余莉教授以《傳統文化與中國式管理》為題,系統闡述了中國傳統治理智慧在現代管理中的實踐價值。她首先從治國之道切入,指出中國歷史上"不忍欺"的至高治理境界需要通過“為政以德”來實現,強調治理者要率先垂范、履行“君親師”職責,在“富之教之”的理念指導下,既要讓百姓豐衣足食,更要通過“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的道德教化達到“近悅遠懷”的理想狀態;在管理之道方面,提出“禮主刑輔”的核心思想,認為“法者禁于已然之后,禮者禁于將然之前”,通過道德教化實現“防范于未然”;在致富之道上,闡釋“德本財末”的財富觀,以“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的古訓警示財富必須取之有道;在理財之道方面,提出“財散人聚”的核心理念,強調德行對聚才興業的關鍵作用;最后回歸“道中之道”,從“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的視角,指出“正己化人”是根本,唯有通過推己及人、換位思考,實現“正己而不責于人則無怨”的家庭和睦,才能最終達成社會和諧、天下太平的治理目標。劉教授既深入挖掘傳統文化精髓,又緊密結合現代管理實踐,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系統的智慧參考。
聶菲璘博士:闡述德福一致觀
聶菲璘博士以《〈群書治要〉中的德福一致觀》為題,從修身和愛民兩個角度切入,闡述了德福一致的歷史驗證,并通過必然性、普遍性、相應性、歷時性、放大性、變易性六個方面深入分析了德福一致的作用原理。德福一致是個人成長與歷史發展的普遍規律,體現了“志于道”的和合宇宙觀。聶博士指出,無論是個人發展還是治國理政,都必須以德為本,只有厚植道德根基,方能成就持久福祉。
羅嘉羽博士:探討傳統文化與心理調適
羅嘉羽博士的報告主題為《傳統文化與心理調適》。羅博士從心理調適的意義入手,分析了心理失衡的原因以及心理調適的方法。當代社會,焦慮和迷茫愈加普遍化,根源就在于人們對宇宙人生真相的認知出現偏差,背離了“志在圣賢”的人生追求,甚至在追求功利主義、個人主義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她指出:“讀書明理,理得心安”,應當通過深入學習和研讀經典,汲取其中的智慧理念,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唯有淡化自我、積善成德,才能在明明德的基礎上,親民、止于至善,最終度過有意義、有價值的人生。
崔欣老師:強調孝親尊師的重要性
崔欣老師做了《孝道—人生的必修課》的報告,內容圍繞孝道的內涵、行孝的意義以及如何落實孝道展開。崔老師指出,事業成功、家庭美滿、身心健康等人生福祉都是以孝為根基的德行修養的外顯。“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是在具體生活中落實孝道的實踐指南。孝道是由對父母的孝敬存心推展至對于世界萬事萬物的仁愛之心,融攝了夫妻之道、兄弟之道、君臣之道以及朋友之道。以“孝”來實現家庭和樂、社會和諧、世界和平,充分發揮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修齊治平智慧。
嘉賓總結致辭
會后,中華慈善楷模、青海省青聯常委郭生芳女士分享了研習傳統文化與投身公益的深刻體悟。她指出,《群書治要》的智慧是人生幸福的源泉,并呼吁大眾共同成為傳統文化的學習者、踐行者和傳播者,讓這一文化瑰寶惠澤神州、光耀世界。國家能源集團寧夏煤業公司劉鑫艷女士表示,《群書治要》既是治國治企的智慧寶典,更是修身立德的人生指南。她計劃籌建《群書治要》研習工作室,以傳統文化之光點亮現代生活。長城物業集團市場總監竇宏艷女士表示,將以《群書治要》為智慧之舟,踐行知行合一,弘揚萬物一體的仁愛精神,共建和諧美好家園。
會議圓滿成功
本次公益講習會由寧夏回族自治區會務保障服務中心主辦,寧夏職業技術學院、寧夏今朝塞上商務服務有限公司承辦,西安市文慧文化書院協辦。作為新時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重要學術盛會,本次講習會通過構建高質量的傳統文化交流平臺,創新采用"理論研討+實踐探索"的融合模式,深入闡釋了“第二個結合”的實踐理路。
近年來,《群書治要》傳承工作委員會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持續深耕經典研究,守正創新、躬耕不輟,先后開展多項重點課題研究、出版系列學術論著,并定期舉辦公益講習會、讀書會及學術交流活動,通過宣講實踐古圣先賢數千年的修齊治平智慧,生動展現了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既夯實了堅定文化自信自強的歷史根基,更為建設具有強大思想引領力、精神凝聚力、價值感召力和國際影響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做出積極探索,為民族復興、強國建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