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操|中国av中文字幕|最好看十大无码av|av日韩网|黄色黄页网站免费

Article
結合中華民族興衰史深入黨史學習
2021-05-18社會治理

作者:劉余莉

【摘要】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結合中華民族興衰史深入黨史學習,總結治世興盛和亂世衰亡的規律,可以達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的效果,深刻認識“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等道理,堅定黨員領導干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持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部署,更好地把黨和國家的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

【關鍵詞】中華民族史黨史群眾路線

 

早在2013 年6 月25 日,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二周年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就強調,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這門功課不僅必修,而且必須修好。要繼續加強對黨史、國史的學習,在對歷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現實工作、更好地走向未來,不斷交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合格答卷。

歷史是一面最好的鏡子。古語云:“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苯裉斓闹袊?,是古老中國的延續。結合中華民族的興衰史深入黨史學習,可以達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的效果,可以更好地展望未來、走向未來。

 一、五千年的歷史周期律

 2012年12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走訪8個民主黨派中央和全國工商聯時,談到了毛主席和黃炎培在延安窯洞關于“歷史周期律”的一段對話。

黃炎培說:“我生六十多年,耳聞的不說,所親眼看到的,真所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團體,一地方,乃至一國,不少單位都沒有跳出這周期率的支配力……一部歷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榮取辱’的也有,總之沒有能跳出這周期率的。中共諸君從過去到現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條新路,來跳出這周期率的支配。”

毛澤東答:“我們已經找到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周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保ā堆影矚w來》)

中國在自秦朝以來的漫長歷史中,多次出現了大一統封建王朝的局面。這些朝代往往脫胎于前朝的弊政,立于民危國亂之際,以除暴安民為任而統一天下。這些朝代也都曾因休養生息、政治清明而實現經濟文化的極大繁榮,卻往往又都因此而走向腐敗、衰落,繼而滅亡的命運,從而又被新崛起的王朝所取代,走入下一個朝代更迭的循環。

五千年的歷史周期律,恰恰是今天領導干部學黨史的必修課。

歷史向來都是由人民群眾書寫的,歷代王朝莫不是因著百姓的呼聲而崛起,又因為站在人民的對立面而覆亡。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無法跳出歷史周期律的根本原因,就是因為統治者從最開始代表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到后來變質蛻化為人民群眾的壓迫者,從而由執政者轉化為獨夫民賊。周武王伐紂,誅殺了暴君商紂王。對此,孟子評論說:“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保ā睹献印ち夯萃跸隆罚?nbsp;孟子認為不能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統治者,不能稱之為“國君”,而只是“獨夫民賊”,這體現的是儒家的正名思想。有君之位、無君之實甚至貽害天下的“國君”是理應被推翻的。不能代表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執政者,不存在執政的合法性。時至今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仍對中國共產黨具有鞭策和警示作用。

執政者與人民群眾是一體的兩面,執政的根本意義就在于實現人民群眾對幸福的追求。執政者是群眾的表率和裁決者,要為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服務;人民群眾擁護支持執政者,則是希求國家整體秩序的穩定公正,希望執政者能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群書治要· 魏志(下) 》中講道:“昔夏、殷、周歷世數十,而秦二世而亡。何則?三代之君,與天下共其民,故天下同其憂也。秦王獨制其民,故傾危莫救也。夫與人共其樂者,人必憂其憂。與人同其安者,人必拯其危?!敝挥袌陶咩∈貓陶槊竦男艞l,代表人民群眾最根本的利益,才能實現長治久安。

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華民族進入了一個被侵略和欺壓的充滿了屈辱的歷史時期,無數志士仁人為了民族的未來而前赴后繼,最終,這個責任歷史地落在中國共產黨的身上。正是無數中國共產黨人的浴血奮戰、犧牲奉獻和不懈努力,才使中華民族再次屹立于東方,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從此告別屈辱的歷史!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又以巨大的勇氣和智慧,使中國的經濟快速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所指出的:“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回顧歷史,中國共產黨人之所以能夠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依靠的正是群眾的力量。正如1934 年毛澤東同志在講話中所強調:“真正的銅墻鐵壁是什么?是群眾,是千百萬真心實意地擁護革命的群眾。這是真正的銅墻鐵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薄耙揽棵癖妱t一切困難都能克服,任何強敵都能戰勝,離開民眾則將一事無成。”

可以說,只有時時刻刻依靠群眾,不脫離群眾,始終保持黨和人民的血肉聯系,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讓群眾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國共產黨才能真正打破這五千年的歷史周期律。

 二、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從堯舜禹的“群眾路線”說起

 1946年,毛澤東同志在為中共中央起草的《關于領導方法的決定》中寫道:“在我黨的一切實際工作中,凡屬正確的領導,必須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確定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一科學的工作路線。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路線并非憑空而來,這不僅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全黨、全國人民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的思想路線。而且,它也合乎古圣先王的治世之道,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治國智慧。

孟子曾引用《尚書·泰誓》的兩句話說:“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泵献邮姑衽c天齊,把人民放到極高的位置上,來進一步表達“民貴君輕”的理念。明代學者黃宗羲更是立足民本,指出,“蓋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萬民之憂樂”,并提出“入仕則為民”的觀念。

自古圣賢都仁懷天下,關心萬民疾苦。當百姓遭遇苦難時,古代圣王首先是罪己。如《群書治要·春秋左氏傳》所說:“禹湯罪己,其興也勃焉;桀紂罪人,其亡也忽焉。”這句話包含著修齊治平的智慧。古訓有云,“各自責,天清地寧;各相責,天翻地覆?!毙〉揭患抑?,夫妻之間,如果遇到事情首先能反省自己,必能家和萬事興;大到一國之內,如果執政者能將百姓的憂慮、苦難視為自己的失職,以群眾之心為心,必能兢兢業業,恪盡職守。正是在這種文化的熏陶之下,古人能夠寫出這樣的詩句:“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錢?!睘楣僬咦约荷⊥纯鄷r,就會想到田間辛勞耕作的百姓一定更辛苦;自己管轄的區域出現流亡的百姓,就覺得愧對自己的俸祿。

在中國歷史上,凡是有所建樹的君主,無一不是時刻念著百姓的疾苦,以堯舜禹湯等圣明之君的身行言教為榜樣。

歷史記載,堯帝“仁昭而義立,德博而化廣”,以致“不賞而民勸,不罰而民治”。以仁恕之心待民,“先恕而后教”,是堯帝的治國之道。對應到“群眾路線”,如果執政者能夠像愛護自己的孩子一樣愛護百姓,既寬容仁慈,又耐心教導,就與堯帝的治世之道相契合,必令天下歸心。孔子曾盛贊堯帝大愛無私,至美無偏,能法天而行化,民眾安然受其恩澤而不知。史書記載,堯帝出游庸衢,見到老人擊壤而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當時人民安樂自在的生活,可見一斑。

舜帝也是如此。子曰:“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為舜乎!”( 《禮記· 中庸》) 可見舜帝非常注意廣開言路,體察民情。《司馬法》中云:“有虞氏,不賞不罰而民可用,至德也?!边@個至德就體現在他處處心念百姓,時刻不脫離百姓,所以才能得到百姓如此的擁戴!

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典故早已婦孺皆知,說明了禹王親民愛民,博愛天下,不獨親其親?!墩f苑》中還記載:禹王出巡遇到一名罪犯,遂下車詢問情況,并為之而哭泣。左右之人說:“罪人不順道使然,君王何為痛之至于此也?”禹王說:堯舜時期的人民,都是以堯舜的存心為自己的存心?,F在我做了君王,百姓卻各自按他們自己的想法行事,所以我為此感到痛心??梢?,堯舜禹這些圣人皆是以“德”治天下,在他們身上,淋漓盡致地體現了“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的責任擔當。他們對百姓永遠是寬厚體諒的,對自己卻是時時自省,聞過則喜,見善則遷。這些圣王正是因為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踐行了以民為本的群眾路線,才能做到君民一心,共創治世。

圣人的境界并非不可企及。孟子有言:“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人人都能成為堯舜那樣的圣賢,關鍵在于是否樹立了這樣的志向。古人講:“讀書志在圣賢,為官心存君國”,古代士人都有如此的情懷,今天的共產黨人,應該做得更好。

 三、商湯文武何以能王天下

 《孟子》中有一句話:“五百年必有王者興。”每個時代都有君王,為什么五百年才必有“王者興”呢?可見“王者”,不僅僅是實現大一統那么簡單。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畫而連其中謂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參通之者王也?!眳⑼ㄌ烊?,德配天地,顯然比靠武力征服天下的標準要高得多。《說文解字》中也說:“王,天下所歸往也?!闭嬲耐跽呖梢粤钸h人來歸,天下一心。因此,孔子在《論語》中說道:“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币晕淞φ鞣煜轮皇切邪缘蓝眩荒茏尠傩铡懊补Ф牟环?,而行王道是靠德行讓百姓自己來歸附。商湯、周文王、周武王都是歷史上的明君。他們令四海歸心,是真正的王者。那么真正的王者是如何實行王道的呢?

《六韜》記載文王向姜太公請教治國之道。太公曰:“愛民”,并做了形象的比喻:“故善為國者,御民如父母之愛子,如兄之慈弟也。見之饑寒,則為之哀;見之勞苦,則為之悲。”可見夏、商、周三代的圣王,是以仁愛治天下,像父母愛護孩子一樣愛護百姓。

周文王的仁愛之心,不僅施之百姓,而且還延及枯骨。《新序》記載,文王在建造靈臺挖池沼時,從地里掘出死人的頭骨。有關官吏將這件事告訴文王,文王下令為其改葬。官吏告訴他這是無主之骨,而文王卻說:“有天下者,天下之主也;有一國者,一國之主也。寡人固其主,又安求主?”后命令該吏為其置辦壽衣棺木,將其改葬。天下的人聽到此事后都贊嘆文王的賢德,文王的仁愛之心澤及枯骨遺骨,更何況是活生生的人呢?因此,人們評論說:有些人得到珍寶,卻給國家帶來災難;而文王得到了枯骨,卻顯出他仁愛的心意,所以自然能“天下歸心”。

《群書治要·尸子》中講道:堯帝能奉養孤苦而無處投訴之人,大禹能體恤有罪當刑之人,商湯和周武王的恩澤能惠及禽獸,這就是古代圣王能使國家安定、使遠方人民歸附的原因。圣賢君王擁有天下,以天下為己身,而無一己之私,以天下萬民之好惡為自己之好惡。大舜說:“南風吹來的和煦之風,可以化解我百姓的怨恨?!贝笏礊橹鞲璧牟皇乔莴F而是他的人民。商湯說:“若我有罪,不要連累萬方人民。若萬方人民有罪,我愿一人承受?!鄙虦芊畔伦约憾P愛萬方人民。周文王說:“若有道德仁義的人可任用,何必要用至親?”文王不偏愛親人而要惠及天下萬民。

商湯文武這些古圣先王給予后世的啟示在于: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真正的王者仁懷天下,以百姓之心為心,是靠仁德而非靠武力取得天下,因此才開辟了太平盛世。

 “商湯文武”的精神和中國共產黨人提倡的“白求恩精神”毫無二致,就是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正如毛澤東同志在《紀念白求恩》一文中所說:“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泵恳粋€黨員領導干部雖然不可能都和商湯文武一樣,成為最高的執政者,但是不能不學習效法他們的存心。

 四、從“三代之亡”看衰敗之因

 夏商周三代皆由明主開國,歷經數十世,具有非常好的統治基礎。那么三代末期的暗主又是因何而覆滅的呢?總結起來,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

 (一)放縱欲望,追求奢侈

《群書治要·晉書》上講道:“三代之興,無不抑損情欲;三季之衰,無不肆其侈靡?!币簿褪钦f,從歷史上看,夏、商、周三代之所以興盛,沒有不是抑制自己的私欲而成就的;三代的衰敗也沒有不是奢侈縱欲而導致的。

《群書治要·魏志》中記載了一位臣子這樣的進諫:“所謂好的政治,主要是提倡節約,珍視民力;所謂惡劣的政治,就是隨心所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希望陛下認真考察一下古代的政治,開國之初為什么會清明興盛,到末期為什么會衰弱以至于滅亡,同時再看一看近代漢朝局勢的變化,就足以觸動內心而產生戒懼了。”

《群書治要· 政要論》中也說:“修身治國,沒有比節制欲望更重要的了。”《禮記》上也說:“欲不可縱?!北橛^家庭與國家,其取得成功,沒有不憑借于儉約的;其導致失敗,沒有不是因為奢侈的。儉約者控制欲望,奢侈者放縱情感;放縱情感者危險,節制欲望者平安。堯舜所住之處,門前只有三級土臺階,夏天穿葛布衣服,冬天穿鹿皮衣服。大禹宮室低矮,飲食菲薄。這幾位帝王,“非其情之不好,乃節儉之至也?!辈皇瞧湫睦锊幌埠茫且驗樗麄児潈€到了極致。而三代的衰敗,正是因為反其道而行之所導致的。

(二)獨斷專橫,傲慢驕縱

《呂氏春秋》中說道:“亡國之主必自驕,必自智,必輕物。自驕則簡士,自智則專獨,輕物則無備。無備召禍,專獨位危,簡士壅塞。欲無壅塞必禮士,欲位無危必得眾,欲無召禍必完備。三者,君人之大經也?!币馑际钦f,亡國的君主必定是自高自大,必定是自以為聰明,必定是輕視眾人。自高自大就會怠慢眾人,自以為聰明就會獨斷專行,輕視他人就會沒有防備。人才不齊就會招致禍患,專斷獨行就會使地位不穩,怠慢士人就會閉塞視聽。想不閉塞就一定要禮賢下士,想地位穩固就一定要得到眾人的支持,想不招致禍患就一定要人才齊備。這三條,是君主的治國大略。

從歷史上看,亡國之君就是恰恰違背了這幾條?!妒酚洝飞嫌涊d的商紂王和秦始皇的例子就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紂天資聰明,善于辭令,反應靈敏,辦事迅捷,才能和力氣均超過常人,能空手與猛獸格斗。但是,他卻常將自己的智謀用于推拒臣民的勸諫以掩飾錯誤,并喜好向群臣夸耀才能,傲慢自是,以致終被武王推翻。而秦朝自穆公以來,逐漸蠶食諸侯,最終成就秦始皇統一大業。然而始皇驕橫專制,自視功業勝過五帝、幅員蓋過三王而恥與其并列,不肯虛懷若谷,謙卑受教。秦二世繼承了其父的作風,依然暴虐無道,因循不改,遂使國家憂患愈加深重;而子嬰又孤立無親,憂懼軟弱,無人輔佐,最終使得秦朝家破國亡。

 (三)遠賢近佞,不聽勸諫

任用賢臣,虛心納諫,是盛世明君的共同選擇,三代與秦朝之亡的教訓也恰恰是遠賢臣、近佞臣的結果。

《群書治要·吳志》中總結前人治國的經驗說:“古之圣王,所以潛處重闈之內而知萬里之情,垂拱衽席之上而明照八極之際者,任賢之功也。”相反,大凡亡國之君,其朝中不見得沒有能使國家大治的臣子,其府中不見得沒有古代先王留下的典籍,卻終未免其亡國,原因是什么呢?是因為其賢臣不能得以任用,其先王的禮法不能得以推行。《群書治要·傅子》中也舉例說明了這一點:“桀信其佞臣推役侈,以殺其正臣關龍逢,而夏以亡。紂信其佞臣惡來,以割其正臣王子比干之心,而殷以亡?!薄度簳我さ湔Z》上總結說:“夫世之治亂,國之安危,非由他也。俊乂在官,則治道清;奸佞干政,則禍亂作?!?/p>

任賢納諫,需要君主有聞過則喜的胸懷。亡國之君沒有這樣的胸懷,自然身邊聚集的都是阿諛奉承的小人,這樣的國家怎么會有希望呢?《吳志》中說:“興國之君樂聞其過,荒亂之主樂聞其譽。聞其過者,過日消而福臻;聞其譽者,譽日損而禍至。”《孔子家語》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良藥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湯武以諤諤而昌,桀紂以唯唯而亡。”《群書治要·文子》中也說:“國之將亡也,必先惡忠臣之語。”

孔子最贊嘆的圣王堯舜禹湯、文武周公,都是喜歡聞聽自己過失的人,并且能做到“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度簳我ふ摗飞弦谩蹲髠鳌分械脑捴v道:“大禹、商湯歸罪自己,其國家勃然興盛;夏桀、商紂怪罪別人,其國家忽然滅亡?!薄度簳我ず鬂h書》上記載,成湯遭遇旱災時,便以六件事來責問自己:“治理政事不符合法度嗎?使用民力太急遽了嗎?宮室是不是太奢華?得勢嬪妃弄權干政形成風氣了嗎?賄賂盛行了嗎?進讒言的人太猖狂了嗎?”而夏桀和商紂王恰恰相反,他們荒淫無道,最終被湯武征伐,他們不僅不反省自己的過失,反而后悔以前沒有殺了湯王和文王。亡國之君終其一生都不肯反省自己,無怪乎國家會走向衰亡。

這些歷史興衰成敗的規律告訴我們,國家盛衰的關鍵就在于執政者是否師法圣王,從歷史中汲取經驗教訓,嚴以修身,任賢使能,以人民的利益為重,還是獨斷專行,驕奢淫逸,聽信奸佞,以個人私利為重?!痘茨献印分杏涊d,周成王和周康王繼承文王和武王的基業,遵守明堂制度,明察前代興亡的事跡,看清國家成敗的演變,不合乎道義的話不說,不合乎義理的事不做,言論不隨便出口,舉動不隨便作為,先選擇好的方法然后根據它去行事。由此看來,圣人的行為是方正的。因此,成康盛世達到了刑措不用、囹圄空虛的治理境界。那么,自從周代成王、康王以來,想治理好天下的君主非常之多,為何歷史卻是亂多于治呢?《漢書》上用一句話概括了原因:“自成康以來,幾且千歲,欲為治者甚眾,然而太平不復興者,何也?以其舍法度而任私意,奢侈行而仁義廢也?!?/p>

《群書治要·商君書》中也有類似的觀點:“故三王以義親,五伯以法正諸侯,皆非私天下之利也。今亂世之君臣,區區然皆欲擅一國之利,而搜一官之重,以便其私,此國之所以危也?!痹谶@里就指出,三王用仁義來親和天下,五霸用法度來匡正諸侯,而不是把天下的利益據為己有。反觀亂世的君主、臣子,只顧貪占一國一方之利益,私下打探哪個官位更重要,便于聚斂資財,這就是國家危亡的原因。

重溫古訓,可引以為戒。我國正處在一個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今天,作為執政黨的黨員領導干部,遇到的誘惑可以說比歷史上任何時期的官吏都要多得多,稍有不慎,就難免會被“糖衣炮彈”所擊中。作為執政者,如果沒有清醒的頭腦,一旦因自私自利而迷惑沉淪,不僅會給國家和人民帶來巨大的危害,更會使自己亡家滅身,貽害子孫后代。而古代的昏君佞臣和近日貪污腐敗的官員,之所以會走入這樣一個“死胡同”,根源就在于嚴重脫離了人民群眾。

 五、中國共產黨得天下的法寶

中國共產黨自1921年誕生以來,之所以能夠帶領全國人民從“三座大山”中解放出來,取得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靠的就是一個法寶——為人民服務。

回到歷史周期律,歷史上那些曇花一現的王朝,如晉、隋等,往往是壓迫群眾的老爺府、王爺廟。而歷史上能贏得二、三百年大一統的長壽王朝,都是從打破原有社會結構,實現社會相對公平開始的。而每一次改朝換代,也都是伴隨著社會流動性的消失而崩塌的??梢哉f,公平,特別是全社會各階層間的公平,是興亡演替的潛規則。正所謂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中國政治史,就是壓迫和反壓迫的戰爭史,就是公平和不公平的更迭史,而歷史周期律,就是民心向背的循環。不能為民做主的政權,是絕不可能長葆活力的。“城頭變幻大王旗”的辛亥革命,雖飽含救民于水火的理想信念,而實際依靠的卻是壓迫百姓的舊官僚權貴階級,因而沒有完成自身的歷史使命。蔣家王朝,依靠新興的資產階級解放了生產力,卻仍然沒有走出剝削人民大眾的老套路。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以暴易暴的政權注定得不到支持。在戰爭中,國民黨前方軍隊或成建制倒戈,或對友軍見死不救;在后方,即便有軍統國統的監視,仍舊是漏洞百出,只因蔣家王朝沒有千百仁人志士,其黑暗統治自然是千瘡百孔。蔣家王朝,面臨的是從民眾到高官舉國之民皆欲卷款外逃之境況,而新中國的成立卻讓許多華僑放棄英美給予的高利重金,重歸故國。中國共產黨,就是在人民群眾對于幸福平等的熱切渴望中,走上歷史舞臺而成立和領導建設新中國的。中國共產黨的勝利,就是人民群眾的偉大勝利。堅決、真實地依靠人民群眾的中國共產黨,是人民群眾的子弟兵、代言人。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戰勝重重困難始終走在光明大道上,就是因為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

中國共產黨作為無產階級的政黨,自創立伊始,就牢固地秉持著馬克思主義關于人民群眾的根本觀點:“歷史活動是群眾的事業,隨著歷史活動的深入,必將是群眾隊伍的擴大?!?922 年7月召開的黨的二大通過的《組織章程決議案》就指出:“黨的一切運動都必須深入到廣大的群眾里面去。”在1925 年10 月召開的中共擴大執委會決議案中又指出:“中國革命運動的將來命運,全看中國共產黨會不會組織群眾,引導群眾。”毛澤東也曾深刻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

正是因為信任人民群眾,敢于完全依靠人民群眾,中國共產黨才沒有像辛亥革命一樣與虎謀皮,沒有走上統治壓迫人民的道路。而是始終把提高全社會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公正平等地維護勞動者的社會地位放在了第一位,最終贏得了人民群眾的支持和信任。中國共產黨黨史,是帶領人民大眾反抗壓迫、追求幸福的歷史,是代表人民、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歷史。

直到今天,中國共產黨幾代領導人始終都緊緊繃著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這根弦。鄧小平同志曾說:“我們一定要恢復和發揚毛主席為我們黨樹立的群眾路線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真正相信和依靠群眾,細心傾聽群眾的呼聲,關心群眾疾苦,一刻也不脫離群眾。”江澤民同志指出:“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務于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焙\濤同志也講道:“作為領導干部必須牢記我們手中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只能用來為人民謀利益,而絕不能用來為自己謀私利,要始終為人民掌好權、用好權?!绷暯酵緩娬{:“人民是我們黨的力量源泉,我們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必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終以百姓心為心。”正是這樣的執政思想和行動路線,讓中國共產黨在百年滄桑中迅速成長,使中華民族展現強大的生命力并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可以說,正是依靠人民,中國共產黨才取得了一個又一個成就。沒有人民群眾的支持和信任,就沒有共產黨的今天和新中國的今天。一旦一個政黨脫離了人民,就會有覆亡的危險,一個領導干部脫離了群眾,就會有敗身的禍患。只有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密切聯系群眾,緊緊依靠群眾,才能取得長久的勝利。 

六、以史為鏡,堅持全面從嚴治黨

1991 年12 月25 日晚,隨著蘇聯國旗從克里姆林宮緩緩降下,也就意味著蘇聯這個鋼鐵巨人徹底倒下。1917 年,列寧和20 萬共產黨員曾領導蘇聯人民推翻沙皇取得了十月革命的勝利。1945 年,斯大林和200 萬共產黨員曾領導蘇聯人民扭轉了極其困難的局面,打敗法西斯德國贏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墒钱斕K聯已經成為世界超級大國,與美國不分伯仲的時候,卻最終在1500 萬共產黨員和全蘇聯人民的漠視下轟然倒塌。蘇聯《西伯利亞報》曾以《蘇共代表誰》為題在部分群眾中進行問卷調查。統計結果顯示,認為蘇共代表勞動人民的只占7%,認為代表工人的只占4%,代表全體黨員的只占11%,而認為代表官僚的卻占85%??梢韵胍姡驍√K聯的,不是美國,而是蘇聯共產黨脫離群眾的官僚作風。

《群書治要·崔寔政論》在論及國家由盛轉衰的原因時,這樣闡述道:大凡國家得不到治理的原因,多是由于君主承繼太平之世已久,風氣日漸變壞而不覺察,政治逐漸腐敗而不變革,習于混亂,安于現狀,安逸享樂而看不到危機。有的荒淫奢侈,不考慮國家大事;有的不聽忠言勸告,滿足虛偽,忽視真誠;有的在歧路徘徊,不知何去何從;有些是被信任的大臣,卻只求中飽私囊,保住俸祿;有些是被疏遠的臣子,因地位低微,諫言被棄而不用。于是,國法松弛于上,有識之士憂忡于下,真是可悲啊!

唐朝詩人李商隱在考察歷史之后,在《詠史》中也同樣感嘆道:“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在憂患中勤儉奮進,走的是上坡路,則多大的困難都可以克服,此謂“其興也勃焉”;在安樂中自滿墮落,走的是下坡路,則多小的困難都會成為毀滅的導火索,此謂“其亡也忽焉”。承平日久,往往會萌發重大的危機,而重大的危機不是來自外部,皆來自于對自我的放縱和懈怠。正如歐陽修在《伶官傳·序》中所言,“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澳颈刈愿x生”,對于一個執政黨而言,自身作風問題正是其成敗的關鍵。

黨的十八大將“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確定為反對腐敗、建設廉潔政治的奮斗目標,并用“致命傷害”“亡黨亡國”來警示腐敗問題的潛在危險。把加強黨風建設和反對腐敗放到了極為重要的位置,并指出,反腐倡廉必須常抓不懈,拒腐防變必須警鐘長鳴。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的講話中指出:“我們的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政黨。黨領導人民已經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我們完全有理由因此而自豪,但我們自豪而不自滿,決不會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新形勢下,我們黨面臨著許多嚴峻挑戰,黨內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尤其是一些黨員干部中發生的貪污腐敗、脫離群眾、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問題,必須下大氣力解決。全黨必須警醒起來。打鐵還需自身硬。我們的責任,就是同全黨同志一道,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切實解決自身存在的突出問題,切實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使我們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p>

正是在借鑒歷史經驗教訓和清醒分析黨內存在各種問題的基礎上,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堅持全面從嚴治黨作為重大戰略部署之一。在加強黨風建設和從嚴治黨問題上,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重視借鑒我國歷史上優秀的廉政文化。他在2013 年4 月19 日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的講話中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積極借鑒我國歷史上的優秀廉政文化,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能力,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要大力加強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設,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從思想道德抓起具有基礎性作用,思想純潔是馬克思主義政黨保持純潔性的根本,道德高尚是領導干部做到清正廉潔的基礎。

歷史經驗證明,不能代表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執政者,其執政沒有合法性,其執政能力必定日漸衰微,其下場必定不能完滿。中國共產黨只有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秉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理念,保證自身的純潔性、先進性,深入群眾、依靠群眾,牢記黨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始終堅守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才能跳出歷史周期律的循環而長治久安。

 

(原載于北京師范大學《社會治理》雜志2021年第4期)



《群書治要》學習網

Website:www.qszys.cn Record number:京ICP備18013041號-1

Website construction多維網訊 Telephone:010-62670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