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操|中国av中文字幕|最好看十大无码av|av日韩网|黄色黄页网站免费

Article
關于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考
2011-11-05理論學刊

關于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考

余洪波,劉余莉

( 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北京 100086; 中共中央黨校哲學教研部,北京 100091)

〔摘 要〕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決定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任務。本文在充分認識核心價值體系重要意義的基礎上,建議借鑒中華優秀文化傳統,進一步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概括為“孝、悌、忠、信、禮、義、廉、 恥、仁、愛、和、平”十二個字,并說明了理由。

〔關鍵詞〕核心價值觀; 和諧文化; 傳統美德; 時代精神

〔中圖分類號〕D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 - 3909(2011)05 - 0058 - 03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 指出,建設和諧文化,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建設和諧文化的核心和根本。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構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

《決定》提出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任務,對于形成全社會共同的理想信念、道德規范,打牢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思想道德基礎,具有重要的意義。為了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發揮應有的作用,還需要進一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研究,特別是要借鑒中華優秀文化傳統,進一步概括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

一、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必須把核心價值觀放在基礎地位

       核心價值觀是核心價值體系的核心,它決定并制約著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

       首先,核心價值觀能夠為全社會提供統一的是非善惡美丑的價值標準。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多宗教信仰的多元文化的國家,在她漫長的發展過程中,之所以既能夠保持各民族大團結的統一局面、又能不斷融合外來民族并充分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和文化傳統,就是因為中國傳統社會秉持了“不同而一”、“理一分殊”的理念,在全社會提倡了以“仁義禮智信” 為核心的共同道德規范,并且能夠為各個民族、各個宗教信仰的人們所認同,成為全體人民普遍奉行的價值觀,形成了社會統一的是非善惡美丑的標準,因而沒有出現如墨子所講的“一人則一義,二人則二 義,十人則十義”的情況,更沒有出現當代西方社會出現的“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的現象。

其次,核心價值觀能夠為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確定一以貫之的價值取向。

只有確定了作為核心的價值觀,才能夠把這些觀念貫穿在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之中。 如果在家庭里家長灌輸的、學校里老師教導的和社會傳媒宣揚的價值取向不一致甚至相沖突,就會讓人們、特別是青少年無所適從。在中國古代,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都遵循著孔老夫子“思無邪”的理念。不論音樂、歌舞、戲劇、詩詞等等,都是以宣揚“仁義禮智信”、弘揚正氣為主要內容,這樣才能使社會的正氣上升,邪氣下降。只有使家庭、學校和社會教育給予人們統一的價值取向,才有助于改善社會風氣,并自覺抵制腐朽文化的侵蝕。

最后,核心價值觀是法律規則設計、制度安排的 內在精神和價值靈魂。

現在人們都認識到完善法制和監督機制的重要性,但是還要認識到,我們并非為了法律而制定法律、為了制度而制定制度,這些法律、制度制定出來都是為了維護一定的價值觀的,所以核心價值觀是法律制定和制度建設的內在靈魂和價值靈魂。一方面,任何法律和制度都是一定價值觀的外在表現,都體現了一定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因此必須使核心價值觀滲透在社會法律和制度的安排之中;另一方面,要形成全社會廣泛認可、普遍遵行的價值觀,法律、制度的安排都必須有助于維護和弘揚這些核心價值觀。從歷史上看,中國古代的道德規范之所以能夠奏效,就是因為它們并不是空洞的道德說教,而是依靠各種社會制度來加以強化的。例如,為了貫徹德治主義,官吏的任用選拔都以德行為首要條件。漢代實行“舉孝廉”的人才選拔機制; 魏晉行“九品中正制”,以九品衡別官吏,也以德義有無缺失為衡量標準;隋唐以后,實行科舉制度,官吏選拔須經考試。各朝考試方法各異,但所試內容則均以重視修身家治國平天下的儒家經典為主。這些制度,無不有 助于形成和強化既定的道德觀。

總之,我們弘揚什么樣的價值觀,就要通過制度激勵樹立這樣的價值觀;反對什么樣的價值觀,就要通過制度約束這樣的價值觀。從這個意義上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成為法律、制度設計的內在精神和靈魂,而且法律、監督機制的健全、激勵機制的完善對于保障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樹立,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借鑒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胡錦濤同志在耶魯大學演講時提出:“科學發展的理念,是在總結中國現代化建設經驗、順應時代潮流的基礎上提出來的,也是在繼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基礎上提出來的?!保?]今天,要概括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也應當堅持這個原則。結合中 國古代“八德”的兩種說法 ( 即朱熹的“孝、悌、忠、 信、禮、義、廉、恥”和 孫中山 的“忠、孝、仁、愛、信、 義、和、平”) ,聯系中國當前對內構建和諧社會,對外建設和諧世界的整體思路,可以把新時期提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概括為十二個字,即:孝 (孝親) 、悌(悌長) 、忠( 公忠) 、信(誠信) 、禮( 禮敬) 、義(正義) 、廉 (廉潔) 、恥 (明恥) 、仁 (仁慈) 、愛 (博愛) 、和(和諧) 、平(平等) 。這一概括體現了以下特點:

       首先,注意把道德精神和價值理想規范化,體現了“大道至簡”、“道簡易行”的特點。

       最深刻的道理,其表現形式往往是最簡單的。核心價值觀是要全社會普遍遵守的,要明確化、簡要化、具體化、規范化。因為它概括簡單,才易記易傳,便于把握、便于家喻戶曉,容易深入人心,形成全社會普遍奉行的價值觀和道德標準。

       其次,注意了價值觀和道德觀的層次性,體現了先進性與廣泛性相結合的特點。

       這十二個字雖然概括簡單,但內涵深刻,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因而既能夠為一般的社會大眾普遍遵行,又可以為社會的先進分子提出更高的要求。

       再次,注意堅持了大化(社會教化) 與自化(個體修養) 相結合的原則,有利于把這些價值觀滲透到個體的思想和行為中。

       歷史表明,依據道德規范 進行道德教育是中國德育的優良傳統。沒有明確規范的道德教育,只能是一種倡導“自發性”和“盲目性”的道德教育。中國古代的道德規范,同時又是一種道德意識和理念。古代的德教,不僅把道德規范傳授給學生,使其能夠自覺地規范個人的行為,而且更加注重教育學生把握道德知識、形成道德意識、 升華為道德理念。這樣就把道德知識、意識、理念、 規范、行為有機地、本質地結合在一起,實現了外在道德教化與個體內在修身的統一。核心價值觀的提出和確立,也同樣有助于人們通過社會教化和自我修養相結合的方式,把這些價值觀滲透在自己的思想和行為之中。

       第四,能夠與中國傳統美德相承接,符合道德觀和價值觀形成的規律。

       從道德發展來看,社會主義道德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對過去人類一切優秀道德的繼承與發展。社會主義道德必須根植于民族的傳統道德。2005年10月,中國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在北京組織開展了“弘揚以仁義禮智信為主要內容的中華傳統美德抽樣問卷調查”,結果有 80.7% 的人認為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有現實意義[2]( P36)。這說明,弘揚中華傳統美德,順乎民意,具備較為深厚的群眾基礎。

中國的古圣先賢是在“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基礎上提出可以為世人普遍遵守的價值觀的,因此,中國傳統的道德觀和價值觀有其不可忽視的超越時代的可繼承的內容。例如,傳統中的孝親、尊親美德,一方面有利于維系人類的種族繁衍,符合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有利于和睦親情,維系人類家庭,是血緣親情的自然表現。又如傳統孝道中的悌長、尊賢美德,強調 長幼有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把孝悌作為仁之本,“愛人”首先從愛父母做起,然后愛其族人、愛其長上、愛其民族、愛其國家。這種推己及人的自然親情,符合人的認識與情感發展的規律,易于為人們所接受。試想一個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敬愛的人,怎么可能讓他真心實意地去愛他人、愛民族、愛國家呢? 可見,弘揚孝悌的美德,有助于維持社會秩序,形成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當代西方國家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法治相對健全的情況下,仍然出現了犯罪率激增、少年犯罪年齡下降等現象,無疑與夫妻關系失調、家庭崩潰、父子失教的狀況有關。

對于這一點,孫中山先生在1924年曾談到:“一 般醉心于新文化的人,便排斥舊道德,以為有了新文化,便可以不要舊道德,不知道我們固有的東西,如果是好的,當然是要保存,不好的才可以放棄”,“談到孝字,我們中國尤為特長,尤其比各國進步的多”,“所以孝字更是不能不要的”[3]( P680) 。新加坡、韓國、日本等受儒家文化深刻熏陶的東方國家,在現代化的過程中充分發揮了孝道的積極方面,甚至通過法律和制度的方式,弘揚孝親的美德,這才在發展物質文明的同時,在精神文明建設方面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面對當前中國社會大量出現的不養老、不敬老現象以及新加坡、韓國、日本等東方國家在精神文明建設中取得的成就,孫中山先生的話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深思。因此,不能一講到孝悌,就認為是封建主義的東西、是落后的象征。恰恰相反,從對父母的孝敬開始培養起人的感恩之情和仁愛之心,抓住了道德教育的根本。宋代的契嵩在《孝論》中講:“圣人之善,以孝為端;為善而不先其端,無善也?!边@就是說,勸人為善的道德教育,應當從培養孝心這個根本開始?!氨玖⒍郎?,否則仁愛之心就成了無水之源、無本之木。        第五,能夠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的時代精神相統一。

這十二字規范本身具有很強的實用性、應時性,同時也具有很深的哲理性和穩定性。從規范的踐行上看,既有確定性、原則性、一義性,又同時具有相對性、靈活性和兼容性,而這正體現了中國文化博大寬容的胸懷。舉例來講,月餅作為一種傳統食品,在中國承傳了上千年,在這個過程中,做月餅的材料是隨著不同時代人的不同口味而不斷更新的,例如適合西方人的口味出現了巧克力月餅,但是它仍然叫“月餅”,仍然具有傳遞親情、 重視家庭團圓以及和睦人際關系的意義。如果把 “月餅”這個名詞都換掉了,而變成了“蛋糕”,就無法體現文化的傳承。沿用傳統的道德規范來概括中國特色的核心價值觀的道理也是如此。但是,這十二個字的道德規范也可以依據時代精神而賦予新的內涵。例如“信”,不僅是指朋友之間的信用,而且還包括了誠實守信,這是市場經濟所要求的核心價值。又如“忠”,即可以是忠于家庭,也可以是忠于國家、忠于人民、忠于職守,“忠”的本意有“盡己”的意思,當今時代做到“忠”就要竭盡全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必須勇于探索、勇于創新、尊重科學,這也體現了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再如“義”,則可以依據時代精神解釋為公平正義;“平”,可以解釋為平等尊重、和平共處;“禮”,不僅包括對他人的禮敬,而且也包含了規則意識和守法要求。因此可以說,市場經濟所要求的平等、誠信、正義等價值都已無一遺漏地囊括在這十二個字當中了。

第六,有助于樹立民族自信、振奮民族精神,抵御腐朽文化的入侵。

要樹立民族自信、振奮民族精神,就必須讓人們深入了解祖國的優秀文化和悠久文明。正如胡錦濤同志所講到的:“中華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始終沒有中斷、連續 5000多年發展至今的文明。中華民族在漫長歷史發展中形成的獨具特色的文化傳統,深深影響了古代中國,也深深影響著當代中國?!保?]用這十二個字概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樣“既有著中華文明的深厚根基,又體現了時代發展的進步精神?!敝袊幕c西方文化無與倫比的優勢就是它注重內省、修身的道德素養,從而培養人們自立、自強、自尊、自重、自愛、自律的慎獨精神,本身滲透著和諧的精神,本質上是一種和諧的教育。也正是這種文化傳統,才能使其成為抵制外來消極文化、腐朽文化的強韌屏障。

總之,用“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 和、平”這十二個字作為核心價值觀,既有傳統特色,又賦予時代內容,能夠為我國和平發展道路以及和諧社會的構建提供強有力的文化支撐。在實踐中,可以用這十二個字來命名十二個月,每個月特別提倡一種核心價值觀,并圍繞這個核心價值觀開展一系列活動,這樣既可以使這些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從而為人們提供一個明確的行為標準和評價尺度,又可以推動人們自覺加強道德修養,改變社會風氣,使道德教育真正落在實處。


作者簡介:余洪波( 1966— ) ,女,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副編審。

參考文獻:

[1]胡錦濤. 在美國耶魯大學的演講[N]. 人民日報,2006 - 04 - 23.

[2]中國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中 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 中國人的美德———仁義禮智信[M]. 北京: 中國人民 大學出版社,2006.

[3]孫中山選集[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81.

《群書治要》學習網

Website:www.qszys.cn Record number:京ICP備18013041號-1

Website construction多維網訊 Telephone:010-62670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