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鄧超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作風建設方面,領導干部帶好頭是無聲的示范。”領導干部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關鍵少數”,對全黨全社會都具有風向標作用。因此,我們黨始終要求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領導干部帶頭轉變和改進作風,身體力行、以上率下。以上率下,既傳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治國理政思想,又弘揚了黨在百年奮斗歷程中的優良傳統,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先進性。從政治倫理到制度規范,從文化傳承到現代實踐,這一理念所承載的是一種由德及政、由上而下的示范邏輯,也是一種由個體引領集體、由紀律推動風氣的組織張力,是新時代作風建設的有效路徑與制度保障。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以上率下”的精神源流
“以上率下”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承載為政以德的精神源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以德為先,強調為政之本在于“身教重于言教”。“以上率下”不僅是一種行為要求,更是一種道德邏輯與治理理念的歷史延續。領導者的“德”與“行”構成了政治倫理的起點,其為政所行、所止,將直接引領社風、涵育民風。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調政之本在德,主張以德化民、以身作則。《論語·子路》講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領導干部的德行操守與實際行為,決定政風趨向與民風演化。《論語·顏淵》講道:“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這里借風動草伏之象喻,揭示為政者的行為對百姓具有引導作用。《群書治要·傅子》也強調:“上好德則下修行,上好言則下飾辯。”這些論述都說明了“以上率下”的文化起點,指出為政者的言行舉止對社會風尚形成有著重要影響。
中華治道秩序的基本邏輯是修德為本。孔子曾回答季康子如何處理政務:“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領導者率先端正自己,那么身邊的人也不敢隨意做不正當的事情。《論語·子路》說:“茍正其身矣,于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領導者如果能端正自身,自然會感召志同道合之士與之同行,處理政務也不會太難。反之,領導者不能端正自己的言行,又怎能糾正其他人的過失呢?所以應當明白“修身則道立”的道理,通過堅持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來修身,從而“明明德”,彰顯大道。
《群書治要·政要論》中強調:“故君子為政,以正己為先,教禁為次。”為政者力行正己態度,其下之吏就不敢不正,那么民眾也會端正自身,國家自上而下都端正自身,自然會風清氣正。所以,道德修為不僅是個人境界的體現,更是政治秩序構建的源點。上行則下效,上正則下安,領導示范之力大于言說千語。由此可見,風成于上、俗化于下,這是“以上率下”在社會結構中的動態邏輯。
領導率先,才能風行天下;以上垂范,方能政通人和。“以上率下”是對“公私分明”“以身許國”“克己奉公”等中國傳統官德的繼承,是“敬德、畏法、尚廉”官箴文化的當代表達,在新時代被賦予制度化意蘊,體現了政治倫理與制度規范的雙重維度。領導干部以德為引、以行作范,是將文化底蘊轉化為治理效能的重要支點,不僅能正本清源,更可移風易俗,凝聚起深厚的文化認同。
中國共產黨“以上率下”的優良傳統
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帶頭沖在前、干在先,是我們黨走向成功的關鍵。毛澤東指出:“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領導干部是否率先垂范,關系到政治路線能否得到貫徹落實。正是在這種干部帶頭、以上率下的氛圍中,中國共產黨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
革命戰爭年代,在槍林彈雨中,干部在前面一沖,不用講話,不用動員,戰士們會自動地跟上來。抗戰時期,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同志帶頭開荒種地、背簍拾糞、捻棉紡紗,帶動大生產運動如火如荼開展。延安整風時期,黨中央提出,領導干部要帶頭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這為在全黨范圍內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樹立了榜樣。
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過程中,反復強調黨員領導干部要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作風。周恩來對身邊工作人員說:“我身為總理,帶一個好頭,影響一大片;帶一個壞頭,也影響一大片。所以,我必須嚴格要求自己。”陳云在擔任中央紀委第一書記期間指出:“領導干部帶頭守法,下面就不敢亂來,領導要是自己開了口子,那下面就亂套了。”樸實的話語深刻說明:在作風建設問題上,領導干部雖然是“少數”,但作用很“關鍵”。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的作風建設,多次強調各級領導干部要帶頭轉變作風,身體力行,以上率下,形成“頭雁效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中央怎么做,上層怎么做,領導干部怎么做,全黨都在看”的清醒和自覺,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從中央政治局抓起,引領新時代黨的作風建設呈現新氣象。習近平總書記身體力行推動中央八項規定落實,給全黨樹立了標桿典范,向全黨發出了動員令。各級領導干部以身作則,帶頭精簡文件、壓縮會議、輕車簡從、勤儉節約。從遏制“舌尖上的浪費”,到整治“會所中的歪風”,再到剎住“車輪上的鋪張”,八項規定一子落地,作風建設滿盤皆活,關鍵就在于發揮“關鍵少數”的“關鍵作用”。
總之,“以上率下”就是以“關鍵少數”帶動“絕大多數”,通過領導干部的模范力量,推動制度內化為習慣、紀律升華為信仰、責任轉化為行動,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對人民的忠誠、對使命的敬畏和對信仰的堅守,是我們黨始終立于不敗之地的重要保證。
“以上率下”被賦予新的時代內涵
當前,我國正處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形勢越嚴峻,任務越繁重,越需要錘煉過硬作風。在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波瀾壯闊實踐中,“以上率下”這一把貫穿歷史和現實的“鑰匙”被賦予新的時代內涵,也成為中國共產黨人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征程中攻堅克難的“法寶利器”。
通過“以上率下”提升執行效能“力度”。在政策執行過程中,領導干部帶頭調研、帶頭掛帥、帶頭問責,能夠推動政策有效落地。比如,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中,一些地方建立“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責任體系,形成完整的責任傳導閉環。這種“以上率下”的制度實踐既壓實了責任鏈條,又激發了基層動力,確保鄉村全面振興各項任務落實落細。
通過“以上率下”凝聚價值共識“溫度”。在社會治理中,干部以身作則、公道正派,群眾從“制度遵守”走向“道德認同”。這是從“他律”走向“自律”的文化躍升,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地生根的重要路徑。
通過“以上率下”校準風清氣正“尺度”。干部作風是人民群眾觀察評價黨風的晴雨表,領導干部以身作則、從己做起,是無言的要求、無聲的號召,將制度的剛性約束與道德的柔性規范結合起來,激發全社會共同呵護風清氣正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以上率下”作為連接制度與文化的橋梁,具有不可替代的現實意義。它有效提升了制度信用與政治信任,增強了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政治底氣,成為提升治理能力、穩定社會秩序、塑造國家形象的重要抓手。
如今,堅持領導干部以上率下已經作為重要政治責任寫入黨章黨紀。《中國共產黨章程》明確規定,黨的各級領導干部要“以身作則”“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在“帶頭守紀”方面設定了更高標準。新征程上,作為黨員干部中的“關鍵少數”,各級領導干部要身體力行、以上率下,對作風建設認識高一層、學習深一步、實踐先一著,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自覺同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作斗爭,帶頭轉變和改進作風,勇于自我革命,積極擔當作為,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沖在前、干在先。
(作者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底蘊及思想理念研究》主要成員)
《群書治要》學習網
Website:www.qszys.cn Record number:京ICP備18013041號-1
Website construction:多維網訊 Telephone:010-62670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