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操|中国av中文字幕|最好看十大无码av|av日韩网|黄色黄页网站免费

Article
嵩岳巍峨揚孝風——劉余莉教授應邀出席第九屆中華孝賢文化節
2024-10-13

作者:申靜思

巍巍嵩山五岳尊,悠悠孝道中華魂。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文化思想,充分挖掘孝道文化在實現家庭和睦、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以堅定文化自信,助力民族復興,劉余莉教授率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群書治要》傳承工作委員會一行5人出席10月9日-10日在河南登封舉辦的第九屆嵩山中華孝賢文化節暨第十九屆全國十佳孝賢頒獎大會。

圖片1.png

10月9日下午,劉余莉教授受邀出席嵩山孝賢文化館開幕式并發表講話。她指出,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歷史上的儒釋道文化乃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雍正皇帝上諭》曾言,儒釋道三教“理同出于一原,道并行而不悖”,儒釋道三家的教育皆出自同一源頭--孝道。孝道乃人之性德,更是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人生在世,對自己恩德最大的莫過于父母的養育之恩。一個人倘若連對自己無私無求、恩德最大的父母都不能念念報答,便很難樹立恩義、情義、道義的處事原則,功利、利害原則就會取而代之,正如古德所云,“以利交者,利盡而交疏;以勢交者,勢傾而交絕;以色交者,華落而愛渝;以道交者,天荒而地老”。劉教授還強調,中國傳統文化講“福田靠心耕”,認為回報最豐厚的福田有三種:一為恩田,以孝敬父母為代表;二為敬田,以尊敬老師為代表;三為悲田,即孟子所講的“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看到他人處于悲苦境地,要能夠予以同情和救助。這就是《大學》中所講的德本財末、以及《周易》中所講的“厚德載物”的道理。

圖片2.png

劉余莉教授為孝賢文化館揭牌

圖片3.png參觀孝賢文化館

晚上八點,劉教授一行出席第九屆嵩山中華孝賢文化節暨第十九屆全國十佳孝賢頒獎大會開幕式,并同與會領導、嘉賓、代表共同觀看由塔溝武校和藝術家們表演的武術、戲曲、歌舞等文藝節目。“移風易俗,莫善于樂”,在德音雅樂的浸潤下,人們內心深處的孝心、愛心、忠心與信心,一次次被觸動、喚醒。

圖片4.png

圖片5.png

10月10日上午,劉教授應邀出席嵩山孝賢文化節開幕式暨第十九屆全國十佳孝賢頒獎大會,為孝賢模范單位頒發榮譽證書和“孝賢至德”金字牌匾,并代表往屆孝賢講話。

圖片6.png

圖片7.png

劉教授為孝賢模范單位頒獎

圖片8(1).png

往屆孝賢代表致辭

在講話中,劉教授再次強調,參加此次孝賢文化節,不禁讓人想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福田心耕”的重要教誨。人的福從哪里來?首先,懂得飲水思源、知恩報恩者,定是有福人。倘若一個人事業有成,卻對父母都不孝敬、不關愛、不照顧,那么其事業必會走向衰敗。第二,中國人云:“謙卦六爻皆吉。”才華橫溢、有權有勢之人,若在為人處事中懷持恭敬之心,謙卑有禮、不居功自傲,不僅不會招人嫉妒、障礙,還能體會“四海之內皆兄弟”之感。第三,人要有慈悲之心,看到別人處于悲苦的境地,要發自內心的同情并給予具體救助。她又指出,改革開放40年來,經濟發展、生活富足、物質繁榮,但人的道德素質、精神境界并未相應提升,倫理道德教育有所缺失。《群書治要·文子》云:“圣人不恥身之賤,惡道之不行;不憂命之短,憂百姓之窮。”她呼吁讀書人自覺承擔起承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否則“見義不為無勇也”。她還對孝賢組委會深入民間尋訪并宣傳眾多默默無聞、弘揚及力行傳統文化的孝子賢人之舉給予充分肯定。

表彰大會結束后,劉余莉教授與特邀嘉賓共同為第十九屆嵩山十佳孝賢碑揭彩,此舉昭示著孝親文化在歲月的長河中將得以銘記和延續,成為一種永恒的精神財富,代代相傳,永不磨滅。

圖片9(1).png

10月10日下午,大會繼續在中國四大書院之一的嵩陽書院舉辦《嵩山論孝》孝賢文化交流活動。劉余莉教授與全國十佳孝賢評選活動榮譽主任呂明晰、中華母親講堂發起人劉冰、國際儒學聯合會會員秦東魁、河南孝行中原教育研究院院長孟亮等孝賢代表和專家學者精辟論孝,為大家帶來一場無與倫比的文化盛宴,促進文化交流與對話的同時,也進一步提升了公眾對傳統美德的認識和理解。

交流活動中,劉教授結合自身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入研習與豐富實踐心得,旁征博引、深入淺出地為大家闡述了儒釋道文化蘊含的深刻教育智慧與豐厚人生哲理。她指出,儒釋道三教是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學,尊崇的教化,意義在于長善救失、開啟人之自性明德。現今社會兒女教育問題頻出,原因就在于倫理道德教育缺失,正如《群書治要·文子》所云:“生而貴者驕,生而富者奢,故富貴不以明道自鑒,而能無為非者寡矣。”她又引用儒家經典中的諸多教誨,如“德者本也,財者末也”“世之享盛名而實不副者,多有奇禍”“禮之用,和為貴”,以及蘇東坡與佛印禪師的著名公案等內容,提醒人們做人要厚植德行根本,志存高遠,心懷大愛,謙卑有禮,勤勉篤行,以求自行化他,成人達己,千萬不可被眼前的名聞利養所誘惑。最后,劉教授勉勵大家,人生當以求“道”為目的,正如《論語》中孔子所言,“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而求道要從孝悌入手,因為孝是人之天性,最容易啟發天良。

圖片10.png劉教授作主題演講

圖片11.png

現場觀眾認真聽課

圖片12.png

圖片13(1).png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大力學習、弘揚、踐行包括孝道在內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炎黃子孫義不容辭的責任。嵩山中華孝賢文化節和全國十佳孝賢評選活動,不僅是一次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禮贊,更是促使傳統美德融入現代生活的重要舉措。本次活動以孝賢表彰、德音雅樂、專家授課等多種形式開展,不僅有力地喚起了人們對孝道文化的關注與踐行,使孝道的蔚蔚之風自中原大地吹拂開來,與此同時,也在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過程中,為全社會如何在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堅定文化自信、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做出了有益嘗試。【攝影:郭光遠,劉懿霄等】

《群書治要》學習網

Website:www.qszys.cn Record number:京ICP備18013041號-1

Website construction多維網訊 Telephone:010-62670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