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操|中国av中文字幕|最好看十大无码av|av日韩网|黄色黄页网站免费

網站首頁 網站收藏 【本網站內容版權所有,歡迎下載轉發,轉發請注明出處。】
文章
《家道》的啟示點滴
2014-04-21光明日報

《家道》的啟示點滴

——評《家道》

劉余莉

       2014 年春節期間,中央電視臺推出的家道系列訪談節目備受關注,并進而引起了中國人對家道、家風、家教問題的討論。《家道》一書在2013年10月即已出版,是作者多年來體悟“家文化”的成果匯集,包括了以“家”為主題的書畫作品和感悟文章等。

母親身教影響孩子一生

       古人持家治國,可謂“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如《顏氏家訓》《了凡四訓》《朱子治家格言》《弟子規》等,都是歷史上影響深遠的家規。但自五四運動以來,傳統文化慘遭批判,家規廢棄,很多為人父母者也未接觸正統的家規教育,因而在教育兒女時,也僅靠言語說教,子女多有逆反之心而不能服從。這就是古人所說的:言教者訟,家教者從。因此,民國時期印光大師曾訓示:人家欲興,必由家規嚴整始。人家欲敗,必由家規頹廢始。

       重視家道的傳統文化之所以在現代社會仍然具有合理性,那是因為,人從一出生開始,首先面對的就是家庭關系,正是在家庭之中,孩子從父母、特別是母親身上,耳濡目染地學到了待人接物的態度。古語講,“閨閫乃圣賢所出之地,母教為天下太平之源”。正是作者在家里接受了母親言傳身教的影響,知道如何去尊敬長輩、友愛兄弟、和睦鄰里,形成了謙恭有禮、與人為善、誠實誠信的態度,培養起勤儉節約、寬容博愛的品德,走上社會之后也自然知道尊師重道、忠于職守、惜福感恩,以及如何與領導、朋友、同事、陌生人乃至自然和諧相處。

修家譜、祭祖是孝愛的延續

       作者在編修《孔子故里志》的過程中深刻體會到,家譜所記載的是一個家庭、家族、姓氏的發端,歷代人口繁衍生息實況。家譜不僅是一個家族的文化傳承,也是國家和民族的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家庭祭祖,是孝愛的延續和弘揚,是家教、家庭道德的表現,傳承家訓的機會教育。這雖然來自作者個人的生活經驗和體悟,但是卻抓到了孔子教誨的重要一點: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意思是,謹慎地辦理喪事,追祭亡故的先人,民風自然就歸于淳厚了。試想,一個人連遠祖都念念不忘,想著定時祭祀,對于眼前的父母又哪有不照顧的道理呢?而且祭祖時,會把全家族的人都召集在祠堂之中,宣講祖先的德行,教育后人要效法祖先的風范,更不能因為自己的言行辱沒祖先的德行。從這里可以看到,其實中國古人廉潔從政等道德教育,從家庭中就已經開始了。通過修家譜和祭祖,培養了一個人知恩報恩、飲水思源的意識,以及對家族的責任感和榮譽感。

家和家文化的延伸

       在《家道》一書中,作者提出:心安快樂才是真正的家。家庭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基礎,沒有家庭和諧就沒有社會和諧。他還聯系自己的工作實際,對“家”的理解也進行了適當的延伸。例如,他認為城市的街道、農村的鄉鎮是居民之家,農民之家,大眾之家;婦聯是婦女之家,母親之家,母愛之家;國是千萬家;地球是個大家庭。既然“有愛的地方就是家”,現代的企業也要繼承“家”的精神與功能。正如中國人民大學客座教授釋凈空曾說:“企業這個‘家’就要用‘道 義’來運作,領導將敬愛、關懷、照顧、互助和謙卑落實到每一個人的身心,使員工都有一種歸屬感,從內心真正化解對立,做到相親相愛如一家人。”此外,政府機關、單位、社會組織、團體、社區等等成為傳承中華“家文化”的重要載體。從這個意義上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也就具有了新的時代內涵。

          

 《家道》 張守富 著 黃河出版社


《群書治要》學習網

網址:www.zsmeizhi.com 備案號:京ICP備18013041號-1

網站建設多維網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