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操|中国av中文字幕|最好看十大无码av|av日韩网|黄色黄页网站免费

網站首頁 網站收藏 【本網站內容版權所有,歡迎下載轉發,轉發請注明出處。】
文章
“務乎政術,存乎勸戒” ——《群書治要》的編撰及其要略
2021-06-23學習時報

作者:谷文國

 《群書治要》是唐太宗于貞觀初年命魏徵等人編撰的治世寶典,凝聚了古人治國理政的寶貴智慧,對于“貞觀之治”盛世的開創有著直接影響,被譽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之精華。魏徵在序文中說,此書的編撰“爰自六經,訖乎諸子”,共選用六十六種典籍,按照經、史、子三部分類法來取材和整合,對于人們有效地閱讀《群書治要》,洞悉其中蘊藏的修齊治平之道,提供了可資依循的指引。 

稽古致治:《群書治要》的編撰緣由

《群書治要》一書的編撰,既非一蹴而就,也非隨意剪裁,而是有著鮮明的現實關懷。唐太宗即位之后,深感創業不易,守成更難,于是推行偃武修文、與民生息的政策。考慮到古代遺留下的典籍卷帙浩繁,為政者既不易于通讀,又難于知其大本大要,為了更好地鏡鑒歷代得失成敗,明了歷史治亂興衰之道,進而用之于治國理政,唐太宗下詔命魏徵、虞世南、褚亮和蕭德言等人編撰《群書治要》,綴敘治道大略,以備隨時閱覽。
  據魏徵所言,《群書治要》取材自一萬四千多部、八萬九千多卷古籍,時間跨度上始于五帝,下至于晉代,涵蓋了古人關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精髓,凡五十余萬字,因“本求治要,故以《治要》為名”。全書收錄典籍六十六種,皆以救弊于一時,尋究平治天下之道。此書于貞觀五年編成,唐太宗看后稱贊說“觀所撰書,見所未見,聞所未聞,使朕致治稽古,臨事不惑”,又說閱讀此書“知風化之本,見政理之源”,堪稱資政巨著,命人繕寫十余部分賜太子及諸王,以作施政參考之用。
  弘文崇賢:《群書治要》的編撰背景
  隋唐之際,儒家思想經歷了一番新的重構和整合。傳世的九經、十二經、十三經逐步確立,《五經正義》次第編撰,包括六學二館的設立等等,對當時及后世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里面有很多舉措是在貞觀之際完成的,被后世史家贊為“儒學之興,古昔未有”,展現了貞觀一朝重視教化的重要一面。據《舊唐書·志·經籍上》所載,唐太宗一方面下令搜集散佚在民間的古代典籍;另一方面,又命魏徵等人對這些典籍進行匯校和整理,使得各方面的書籍漸次完備齊全,為此后自上而下地推行教化奠定了良好基礎。
  除了經典典籍的編撰之外,唐太宗還建立六學二館,從制度上加以強化。六學即國子監統轄下的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律學、書學和算學,二館即弘文館和崇文館。兩館都注重經書典籍的整理和修訂以及教授生徒。每逢朝廷上有重要制度的改革,還可以參與議定。其目的就在于篤厚風俗,化成天下。在史鑒方面,太宗曾謂:“朕觀前代書,彰善祛惡,足為后世鑒。”故又命人修史,希望從中能吸取前代興衰成敗的教訓,避免重蹈覆轍的危險,此足可看到貞觀一朝的文治之風。《貞觀禮》《五禮》《五經正義》等重要典籍的編撰,以及二館的建置,為《群書治要》的順利編撰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使這部規模宏大的治世寶典得以貫徹和落實用之于治世的初衷。
  廣博切要:《群書治要》的編撰體例
  《群書治要》按照經、史、子的順序編撰,次第謹嚴,便于尋究,被譽為“次經之書”。魏徵在《群書治要》序文中說,“用之當今,足以鑒覽前古;傳之來葉,可以貽厥孫謀”,有著鮮明的經世致用取向。《群書治要》經部選了十二種典籍,如《周易》《尚書》《毛詩》《周書》《國語》《孔子家語》等,其根本目的在于“先明道之所以立,而后知政之所以行;先尋教之所以設,而后得學之所歸”。讀之能令人見本知末,原始要終。簡言之,要以經為本,先明了大道,然后再以道治國。
  從史部來看,《群書治要》選取了以下史書:《史記》《吳越春秋》《漢書》《后漢書》《魏志》《蜀志》《吳志》《晉書》,共有二十一卷之多,所占比例最大,旨在為唐太宗的治國理政提供可資勸戒的歷史經驗教訓,以期達到聞者足戒、簡而易從的效果。《群書治要》子部選了四十八種典籍,囊括了唐以前可以見到的有代表性的諸子著作,如法家類的《商君子》《韓子》、道家類的《老子》《莊子》、雜家類的《呂氏春秋》《淮南子》等,足以說明其視野是寬闊的,只要能有利于治國平天下,一概可以取用。比如法家,魏徵認為“法者,人君所以禁淫慝,齊不軌,而輔于治者也”,意思是說,法可以使人君禁止邪惡,整齊法度,進而輔助自己治理國家。雜家之類的著作,兼有儒墨之道,能匯通百家的意旨,使人能獲悉福禍存亡之道,也可以為人君治國所用。正如魏徵在《隋書》中所說:“夫仁義禮智,所以治國也,方技數術,所以治身也。”
  總而言之,經、史、子在中國傳統文化的視域中有其獨特的魅力和內涵,這種分類法本身也足以說明其并非只具有單純的目錄學功能。立足于中國固有的學術傳統和思想脈絡,從經、史、子三部分類的角度探究《群書治要》的編撰體例和主旨,并進而闡釋其蘊藏的明道立政、弘德治世的思想,領會“其務乎政術,存乎勸戒”“昭德塞違,勸善懲惡”的深刻用意,不僅可以日用日新,也能助推其當代價值的彰顯和轉換。

《群書治要》學習網

網址:www.zsmeizhi.com 備案號:京ICP備18013041號-1

網站建設多維網訊